2024-2025学年(上)济宁八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若使入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则两个平面镜的关系是(  )

A.两个镜面平行

B.两个镜面垂直

C.两个镜面成60°夹角

D.两个镜面成45°夹角

2、小重在学习了测量的知识后,想用刻度尺测量一只2B铅笔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4.93cm、14.95cm、14.55cm、14.92cm。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这支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     

A.14.94cm

B.14.93cm

C.14.84cm

D.14.8375cm

3、在测量物质密度时,小明测出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它们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1=ρ2ρ3=ρ4

B.ρ1ρ2=ρ3ρ4

C.ρ1ρ2ρ3ρ4

D.ρ1ρ2ρ3ρ4

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5、题图为学校附近的禁止鸣笛标志,右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其相同的是(  )

A.道路两边植树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设置隔音墙

D.佩戴隔音耳罩

6、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则甲、乙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3︰2

B.4︰3

C.2︰3

D.1︰2

7、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指人发声的音色不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凸面镜

C.在街头丁字路口拐弯处的反光镜是凸面镜

D.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如图所示,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A.ρ1=ρ2

B.ρ1ρ2

C.ρ1ρ2

D.无法判断

10、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  )

A.等于0°

B.小于30°

C.等于30°

D.大于30°

1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8s物体的速度是4m/s

C.8-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D.0-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1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

13、测量工具的使用要求严谨准确,下列工具使用过程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相平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数据可以避免误差

C.温度计读数时可以将它从液体中取出读数

D.天平调平时游码未归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14、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中放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是利用了干冰(  )

A.汽化吸热

B.凝华放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5、要测量雪的密度,如图所示,某同学找来一个容积为的立方体容器,先装满蓬松的雪,然后将雪平整地压紧为3cm厚的冰,冰完全熔化成水的深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

B.容器中蓬松的雪的密度为

C.冰的密度为

D.

16、在刚结束的校运动会赛场上,学校的优秀通讯员小红同学跟随同班的运动员一起跑起来并用手机同步拍摄该运动员,从而实现拍摄完美的视觉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手机为参照物,操场周围的观众是静止的

B.以手机为参照物,终点处的裁判是运动的

C.以小红同学为参照物,操场的跑道是静止的

D.以操场周围的观众为参照物,比赛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

17、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B.婷婷在进行思考

C.一颗种子生长为参天大树

D.水凝固成冰

18、下列对图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在纸板上仍可承接到入射光AO的反射光

B.乙图:在B处放个硬纸板,可以承接到蜡烛A的像

C.乙图: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2cm,蜡烛的像B到蜡烛A的距离为24cm

D.丙图:此时反射角和入射角均为90°

19、图甲、乙、丙、丁为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

B.只有乙冲程能向外提供动力,其他冲程都是靠惯性运转的

C.丙冲程中排出的废气不具有任何能量

D.丁冲程的原理与图戊所示演示实验的原理相同

20、下列描述的现象和仪器的原理,与“树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夏日的树荫

B.雨后的彩虹

C.潜艇的潜望镜

D.实验用的放大镜

21、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一脚将足球踢进球门。若说球门是运动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地面

B.运动场

C.坐在看台上的观众

D.空中运动的足球

2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5∶2,密度之比是2∶3,则两种物质的体积比是(  )

A.15∶4

B.3∶5

C.5∶3

D.5∶4

23、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酒精

0.8103

干冰

0.4103

煤油

0.8103

0.9103

1.0103

2.7103

水银

13.6103

8.9103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铝块和铜块,铝块的体积较大

24、甲、乙两赛车在公路上比赛,若将其运动都近似按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它们同时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其位置如图所示,则以下st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变小,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6、密度为0.9×103kg/m3,质量为9g的冰,冰的体积为_____cm3;若冰熔化成水,其质量_____,密度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某同学四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62cm363cm 358cm362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

 

28、如图为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斜面应保持_______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9、小明在家看电视,他通过遥控器切换频道时,看到遥控器前端的小灯发出红光,小明认为看到的这个红光就是红外线。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0、小明感冒后不停地咳嗽,其咳嗽声是由声带______产生的,其体温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C。妈妈带小明去医院,医生通过听诊器给小明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能量)的性质。小明发现很多如图乙所示的“静”字标志,是为了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31、如图(a)为始于宋、辽时期的倒装壶,它没壶盖,某小组同学对它的仿制品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向壶内注水时,需将它倒置过来,将水从如图(b)所示的壶底小孔处灌入到壶腹内,此时尽管注入较多的水,水也不会从壶嘴漏出。将水倒出时,与平时的茶壶一样,此时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漏出。根据倒装壶的使用特点,他们绘制了倒装壶的结构图,如图(c)(d)所示,请判断,倒装壶的结构图应该为______图(选填“c”或“d”)。倒装壶正放时,由于注水管高于壶底,水不会从壶底小孔泄出,又因为壶嘴与壶身构成了______,所以水可以从壶嘴倒出。

32、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宽20.2 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           ____________Pa,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___________N。(g10 N/kg

33、某辆轿车每行驶100km消耗92号汽油10L,汽油的密度为0.75×103kg/m3,则该车行驶100km耗油的质量________kg。汽油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发改委对6~8月份的汽油价格进行了微调,在每吨汽油的价格不变时,每升汽油的价格会_________(选填“上调”或“下调”)。

34、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____________组成。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下面是关于探究“小车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的实验:

(1)本实验的原理是  

(2)在实验中,除需要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停表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1s),用刻度尺测出s1=160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m∕s.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如图所示,将体积为0.001 m3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其下表面距水面0.06 m,已知ρ=1.0×103 kg/m3 ,g10 N/kg,求:

(1)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2)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3)木块的密度大小。

 

37、2018北京国际长走于5月5日在房山长沟镇举行。小芳用2小时走完8公里的“致敬之路”。求:

(1)走完“致敬之路”的平均速度。

(2)若以同样的速度走完21公里的“感动之路”所需时间。

38、公安人员在勘查某一案发现场时,提取到该案犯在较为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留下的站立时的脚印和几根头发,根据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的部分破案过程如下:

(1)公安人员测得该案犯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拉力是1.58N,根据人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变化规律见下表),则大致可确定该案犯的年龄属于____岁年龄组。

年龄组

拉力

20岁

1.72N

30岁

2.5N

40岁

1.38N

60岁

0.95

 

(2)公安人员在现场提取到该案犯的左脚脚印如图所示,则可确定该案犯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是____cm2(说明:图中每格代表7.5cm2,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3)公安人员将一面积为5cm2,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圆片平放在现场的脚印旁,当在圆上放上0.85kg的物体时,圆片下陷的深度和脚印下陷的深度相同,则可确定该案犯的质量约为_____kg。(提示:下陷的深度可以看作物体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水平放置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所示,小红通过S处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看到了小狗的眼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标出光路的传播方向及入射角的大小

________

40、物体A、B叠放在水平粗糙桌面上,用水平力拉物体B,使A随B一起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4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人眼在B点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的光路图。

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