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初二上学期二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看到地上的书

C.海市蜃楼

D.手影

2、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入寒冷的空气中形成雪。人工造雪中雪的形成是(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华现象

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了粗测湖水密度,某兴趣小组取体积为的湖水,测得其质量为206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体积有关

B.密度与质量有关

C.湖水密度为

D.湖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4、小丽发现用电吹风吹干湿发时,用高速热风并将头发散开,会干的更快些,她与同学们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头发干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C.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5、估测是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是几个同学估测的数值,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速度约为5m/s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人感到最舒适的温度是37℃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棉花和的铁质量一样大

B.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增大

7、松香是松树干流出的油经高温变软熔化成水状后冷却变成块状固体的。如图所示中能正确表示松香由液态变成固态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8、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9、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在内甲车的速度是

B.在内乙车的速度是

C.时两车相遇

D.后乙车超过甲车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日环食

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B.光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雨后彩虹现象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D.光照到粗糙墙面上发生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高铁站候车大厅顶部采用密度更小的膜可减轻质量

B.C919客机采用的新一代结构材料——铝锂合金,具有密度更小、强度更高的特性

C.农业上用合适密度的盐水把饱满结实的种子选出来

D.制作电影中的房屋垮塌特效时,常采用泡沫塑料道具,其密度比砖石的密度大

1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透镜取火

B.水中倒影

C.水中“折”笔

D.日晕现象

14、光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呈现。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筷子插入水中的部分“折断”了是光的色散现象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D.师容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运动,那么(  )

   

A.甲车的速度为8m/s

B.10s时,甲、乙两车相距70m

C.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2∶1

D.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8∶3

16、中新网10月19日电,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十一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二号

1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日晷上的影子

C.后视镜中的像

D.“折断”的筷子

18、图为某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75℃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

D.该物质在第15min时的温度为80℃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

B.根据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处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若将凸透镜换成普通薄玻璃板,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20、课外兴趣小组利用手机声音传感器软件探究音叉和笛子声音的波形,得到如下波形(振幅-时间关系图,横坐标时间、纵坐标振幅,每格单位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1、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②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③水池底看起来会比实际浅

④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如图所示是我校初二学生小明和妈妈一起完成的“周末小实验”,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一枚硬币,当小明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见硬币,此时妈妈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硬币,图中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3、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后,测量过程中观察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小明可能进行的正确操作是(       

A.向左移动砝码

B.向右移动砝码

C.平衡螺母向左移,使天平横梁平衡

D.换一个质量小一些的砝码

2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图①墙上“兔”

B.图②水中“楼”

C.图③空中“桥”

D.图④镜中“字”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以下是某学校体测时的部分数据,请填写正确的单位:

① 初二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60______

② 学校体育训练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__________

③ 初二男生跑完1000米用时约230_________

26、毛泽东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描写的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彩虹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的彩色电视机屏幕,会发现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色条合成的。

27、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5

18

20

甲的温度/℃

70

72

74

76

78

78

78

78

81

84

87

乙的温度/℃

70

71

73

74

76

77

79

82

84

86

89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4)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用时间是______分钟。

28、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影响.

29、我国古代诗词里描述相对运动的例子很多.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早发龙巢》中的两句.远树迎面而来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以________为参照物远树也可以看成是静止的.可见,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0、如图所示,在寒冷的锡林郭勒草原,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_______形成的。

31、甲图所示,所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乙图所示液体的温度是______℃。

32、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的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km/h。

3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一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一束光线沿EO入射,并沿OF射出,如图所示。入射角是_____;改变光的入射方向,让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则反射角变_____;以NO为轴将硬纸片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___(选填“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了_____

34、如图所示,在较暗的教室里。把一个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然后将白纸挂在黑板上。用手电筒的光垂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从侧面观察,白纸________(选填“更亮”或“更暗”),原因是光在白纸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明学了声学之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小明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①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②小明经过规范实验操作后,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_______(选填“快”或“慢”),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③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质量为8t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行驶时,发动机对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大?若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为0.2m2,则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大?(g10Nkg

 

3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

 

38、一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恰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与桶的总质量为22kg,当冰完全融化后,需要向桶内倒入2L的水,水面才正好与桶口相平,求桶的容积与桶的质量.(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0、如图所示为长方形玻璃砖,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请你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进入空气的光路图(作图时需标出法线).

41、如图是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请根据路程时间图作出相对应的速度时间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