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辽宁省抚顺市初三上学期二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如果反应各生成氢气30g,需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A.Mg=Fe=Zn

B.Zn>Fe>Mg

C.Mg>Fe>Zn

D.Fe>Mg>Zn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uO

Zn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B

N2

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C

NaCl

NaNO3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D

MnO2

KCl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3、古代建筑常用糯米灰浆粘合墙砖,糯米灰浆由糯米汁、熟石灰和沙土等制成。糯米灰浆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单质

4、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

A

区分纯铜和黄铜

取样后相互刻画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加入适量的活性炭

C

区分O2和CO2

取样后通入澄清石灰水

D

除去NaCl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5、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有导电性

B

回收铝制易拉罐

铝易与氧气反应

C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铁生锈

D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天然气的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6、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留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M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存在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的质量大于ag

7、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8、对铟、铱、锌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是

A.侯德榜

B.拉瓦锡

C.道尔顿

D.张青莲

9、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10、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H2O,生成物是H2和O2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减少

C.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通电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1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提倡使用节能灯

D.推广私家车出行

12、下列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用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醒狮”铜镲

B.“龙舟”木浆

C.“广彩”瓷胎

D.“粤绣”丝线

1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数字编号处所指物质的选用正确的是

A.①木炭

B.②浓氨水

C.③空气

D.④氮气

14、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流感。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B.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2.5个氧分子

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D.170克没食子酸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84克

15、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铁比铝更容易腐蚀,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更活泼

B.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16、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

C.Mn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17、关于化学反应Cu +4HNO3(浓)=Cu(NO3)2 +2X↑+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NO

B.该反应可以采用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制取X

C.铜的化合价由0上升到+2

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构成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C.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称量NaCl固体

1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W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参加反应的X、W的质量比为1:5

D.物质Y属于单质

20、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性质相同

C.铝比铁性质更活泼,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1、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下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元素的符号为Re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5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22、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为火箭发射的燃料

B.利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冬季取暖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23、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24、下列方法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伸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5、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2

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26、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有白色固体生成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D.镁条形状改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硫 ⑤氮气

(1)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_____

(2)常用于食品包装的填充气体的是_____

28、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个质子,核外由_____层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得或失)_____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该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_____元素,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29、化学符号及数字填空:

2个氢原子_________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氧化铝中铝为+3_____________

30、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写具体粒子的名称).

2)如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O

Mg

S

Cl

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相同。

3)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用分子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___.

A 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走进厨房。

①厨房里用久的酱油和醋瓶的商标上有一些污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③我们家庭厨房的热源一般都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燃气溢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使用燃气后,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火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走进超市。

膨化食品中充满了气体,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猜想袋内充的气体是氮气,理由是______

(3)走进药房。

药店的有些物品可以用来替代实验仪器,如眼药水瓶可以代替的仪器是______

3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开始仰视读数为20毫升,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视读数,读数为15毫升,那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水比5毫升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用托盘天平称量5.7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小明把药品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小明实际称出的食盐质量是__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待气泡___________地冒出时,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___________

33、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冬天用木炭生火取暖,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会产生有毒气体,原因是_____

(2)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旺旺饼干”包装盒内伴装有小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产生干燥作用的反应:___,它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4、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35、工业酒精里常常含有少量有毒的甲醇(CH3OH),它对人眼睛伤害很大,可能引起双目失明严重时危及生命,所以不能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写出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毫升,主要说明分子(填写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

36、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在水中有氧气,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用于防腐。

(3)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__(填字母)大量增加。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4)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合理使用清洁能源

B.燃放烟花爆竹

C.焚烧垃圾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填字母,下同),此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

(3)小曹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曹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图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所以用“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

3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可以选择B装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也可选择A装置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若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同一种黑色固体药品,它在这两个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请你写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采用G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确定氧气已满?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性质。

3)若实验室用C.F装置组合制取某种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A反应物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B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C制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D制得气体难(不易)溶于水

E制得气体易溶于水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1)潜水器中可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潜水器中还可用“氧烛”来快速提供氧气。氧烛中含有氯酸钠(NaClO3)、金属粉末(Al、Fe、Mg等)和催化剂。

① 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上述物质中的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② 推测氧烛中催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 氧烛中的金属粉末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

40、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