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验氢气的纯度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
3、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B.氧化物中都含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4、2023年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大力砍伐树木
C.坚持绿色出行
D.就地焚烧垃圾
5、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B.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物质甲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6、白云湖碧波粼粼,尽显白云之美。下列关于湖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大颗粒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
B.过滤可将湖水变成纯净水
C.为使湖水变清澈可将湖水蒸馏冷凝
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湖中
7、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用石墨制作“电刷”主要是因为石墨
A.常温下呈固态
B.具有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具有导电性
8、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人入集气瓶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9、分析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A.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B.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实验结束未冷却至室温,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10、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1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C.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是20%
D.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出现浑浊
12、中国黑陶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德州黑陶起源于龙山文化。下列黑陶制作过程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原料筛选
B.造型成型
C.地胚处理
D.烧制成品
1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14、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往蓝色水球里塞入半片泡腾片,做成蓝色太空欢乐球。水球中产生的大量小气泡并没有离开水球,而是一直附着在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做成的太空欢乐球容器内部。已知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则
与
分别属于
A.盐与氧化物
B.单质与化合物
C.盐与酸
D.碱与氧化物
15、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数目增多
1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研制开发清洁能源
B.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D.积极推广共享单车
17、在 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为空气污染物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NO和O2的质量比为15:16
18、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实验能说明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B.图2实验能比较碘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性
C.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图4实验能观察到两支试管中均析出固体
19、臭氧具有“双重人格”:平流层中的臭氧具有阻挡外来紫外线辐射的作用,能保护地球生命;近地面的臭氧超标,可对环境、健康等造成较大危害。大气中的氧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臭氧,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氧气、臭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臭氧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健康人体胃液的范围是0.9~1.5
B.可以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C.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物
D.可以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除去餐具的油污
2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A.大量焚烧秸秆落叶
B.私挖滥采矿产资源
C.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D.工业废气排到高空
22、下列是网民对保护湘江提出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坚决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之后再排放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3、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元素种类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24、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Fe3O4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2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物质构成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26、体育课长跑过后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是肌肉里产生了乳酸。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乳酸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2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氮原子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氯化镁_____。
28、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 ②水银 ③自来水 ④冰水混合物 ⑤碘酒 ⑥氯酸钾 ⑦液氧 ⑧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固体剩余物,请用序号填空(注意:少填、多填均不得分)
⑴属于混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⑵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⑶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⑸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29、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
30、下图是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的微观分解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______(写出微粒的具体名称,下同),生成新的微粒是________。
(2)根据上图的微观示意图、请从微视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两条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_____。
(2)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3)t1℃时,向2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在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多少关系是_____。
(5)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32、小明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做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没有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
33、通过化学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改变了世界。
(1)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___________的构成的。化学科学就是从微观视角探究物质变化规律。因此,化学就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________和________物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______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_______。如炸药、石油、煤炭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________出来的;而绿色植物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将太阳能_________起来。通过化学变化实现________与________的转化。
34、“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花香满屋,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______。
(2)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止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写出硫和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______。
35、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水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结合下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
(3)对比一段时间后三枚铁钉生锈程度,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
(4)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烧杯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热水的作用是_____。
(5)天然水中含有极少量的重水(D2O),重水可用作核反应堆中的减速剂。构成重水分子的氢原子(D)与普通水分子的氢原子(H)不同,其原子核信息如表格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质子数 | 中子数 | 原子符号 |
1 | 1 | D |
A 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普通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重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一个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 一个重氢原子核中内有1个中子
36、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现有下列物质:
A.石墨B.氮气C.干冰D.氧气E.一氧化碳
请按要求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
(2)常用来填充在食品袋中作保护气的是_____。
(3)常用来冶炼金属作还原剂的是_____。
(4)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材料的是_____。
(5)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
(2)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3)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F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果装置中是空气,则二氧化碳从____进入。
38、李阳同学做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通过改进实验,最后获得成功。小华想帮助李阳搞清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了不少资料。小华发现用来做燃烧实验的铁丝往往是生铁,生铁中含有少量的碳元素,而纯铁中不含碳元素,会不会是这个原因造成现象的差异呢?如果你能从炼铁厂收集到纯铁丝或含碳量很低的钢丝,在实验室里能找到木炭,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原因造成的现象差异。
(1)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做木炭在纯氧气中燃烧实验或做将铁丝绕在木炭上在纯氧气中燃烧实验 | 有火星四射现象 |
得出结论: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四射的现象越明显。
(2)分析原因:碳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2气体,气体将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熔化物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推了出去,从而产生了火星四射现象。
(3)李阳同学在实验时,在集气瓶底放了少量水。这是为了___________。
39、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为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元素组成,某探究小组将其放入试管内加热,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水雾,绿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查阅资料得知生成的黑色固体是氧化铜(CuO)。请判断碱式碳酸铜的元素组成并说明理由。
40、抗疫期间,口罩、医用酒精是居家“抗疫”的常见物品。口罩内层选用棉花、羊毛等材料。鉴别棉纤维与羊毛的方法是______;将9.2g酒精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那么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