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省萍乡市初三上学期二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2023年开封市创新举办了“欢乐周末·非遗市集”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下列非遗市集项目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北宋官瓷

B.木版年画

C.孔氏剪纸

D.宋室风筝

2、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20

B.8

C.14

D.6

3、下列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是

A.甲烷

B.臭氧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0-12小题。

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化学式为C2H4O3,易挥发,呈弱酸性,有腐蚀性。贮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见光、受热、遇到有机物或金属等物质分解更快。质量分数在0.005%~1%的水溶液,是不同病毒、病菌的广谱、高效的消毒杀菌剂。

【1】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B.每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臭氧分子

C.过氧乙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3

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

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1

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

【3】下列关于贮存及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在铁制容器中配制过氧乙酸溶液

B.消毒、杀菌用过氧乙酸溶液,浓度越大越好

C.贮存过氧乙酸应注意避光、密闭、低温保存

D.配制过氧乙酸稀溶液时用手搅拌加快溶解

5、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6、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燃料。如图所示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没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7、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仍为35%,则一定含有下列杂质中的

A.CO(NH2)2

B.NH4HCO3

C.NH4Cl

D.(NH4)2SO4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铁离子:2Fe2+

B.+2价的镁元素:Mg2+

C.硫酸钠:NaSO4

D.氮气分子:N2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C60

B.氧化铝:AlO

C.钾元素:K

D.2个镁离子:2Mg+2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双氧水(H2O2

B.二氧化硫(SO2

C.二氧化碳(CO2

D.液态空气

11、“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最外电子层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B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金属铝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铝、镁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H2O2和H2O的性质不同,是由于H2O2比H2O多一个氧原子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1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水中溶解性:

B.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

C.生物体中元素的含量:

D.溶液的pH:炉具清洁剂>酸雨>正常雨水

15、变化无处不在。在家庭厨房中发生的这些变化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白菜腐烂

B.水沸腾

C.菜刀生锈

D.煤气燃烧

16、下列三星堆出土文物,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玉璧玉璋

B.青铜神坛

C.跪坐石虎

D.平底陶罐

17、使用耐热耐腐材料封隔并固定V型管底部,向左、右两个支管中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等质量锌粒和镁片,立即塞紧橡皮塞。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支管内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过程中观察到锌粒表面逐渐变为黑色

C.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读数均升高

D.若反应结束后镁和锌均有剩余,则两个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镁>锌

1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读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19、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某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B.X可能是铁

C.金属活动性X>Ag

D.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20、异绿原酸(化学式为)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毒的功效,下列对异绿原酸描述正确的是

A.异绿原酸属于氧化物

B.异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异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1

D.异绿原酸是由25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的

21、学习化学要用化学观念认识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X+2O2= 2CO2+2H2O可知,X是C2H4O

B.模型与推理: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宏观与微观: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实验与探究:证明CuO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只需验证CuO能加快反应速率

22、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B.古代烧制陶瓷

C.霓虹灯发光

D.制叶脉书签

23、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变大

B.自动感温喷淋头可以装在厨房炉灶上方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24、2023年11月30日10:30左右,河北医科大学中山校区药学院突发火情,着火时伴有爆炸声。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B.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在加油站、加气站必须张贴严禁烟火的安全图标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5、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6、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跟足量的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在某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图中b)混有少量二氧化锰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能充探空气球且可以做保护气的气体是______

(2)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

28、用化学用语表示:

五个氮原子_____;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正六价的硫元素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

29、小明同学按如图的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1)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CO2具有的性质_______

(2)CO2灭火是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________

(3)日常生活中CO2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30、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路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一种即可);灯罩内填充氮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

(2)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

(3)太阳能路灯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_______

(4)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①氦气;②氮气;③乙醇;④氧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序号填写):

(1)可用于抢救新冠病人时帮助呼吸的是__________

(2)可用做霓虹灯填充气的是__________

(3)可掺入汽油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__

(4)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___

32、请书写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木炭在空气里燃烧________

(2)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

33、A、B、C、D、E均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A与C不含相同元素,E含钠元素,它们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则:

(1)A的化学式是   ;D物质所属类别是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符号或文字填空:

13个钾原子_________

25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

3H2O___________

42Fe2+____________

5)一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

35、半导体硅(Si)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工业上通过二氧化硅与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硅,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

(1)图中的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上述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6、我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涪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出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______。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字号)。

【选项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选项B】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选项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选项D】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

(2)用C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气泡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填写序号);

A.盖上玻璃片       B.正放在实验台上       C.取出集气瓶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3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

3)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

6)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听到嚓一声,看到了火焰、白烟,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生热点燃红磷,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你知道划火柴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吗?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1) _____

(2) _____

40、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2)M点的含义是____

(3)t1℃时将4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

(4)A中含少量C时,欲得到纯净的A,可以采用_____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