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B. 看到同学们的勤奋刻苦,使我很受教育。
C. 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
D. 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C. 安塞腰鼓随着声音消失,各个舞者动作都戛然而止。
D.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陶世龙用生动的文笔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B. 古人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指代小孩。
C.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D. 《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4、下面没有错误的字的一个句子是( )
A.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B.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
C.物侯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积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D.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廖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迎 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2】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6、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名著阅读。
A.乔斯坦·贾德是_____(国)的作家,他创作了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小说中写道:14岁的女孩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_________?”
B.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C._________(人名)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冯骥才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晩主演这台戏的师傳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做《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岀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使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惟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主宰。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选自《今晚报》2009年10月6日刊,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将空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
①布幕后边,我________________,②布幕前面,我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民问文化遗产。
9、25.请以“那地 那人 那事”为题,学写故事。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写出故事的完整性、曲折性,故事中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③不得透露个人班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