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绵阳初一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A.焚书坑儒

B.大兴文字狱

C.设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2、“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在位时:( )

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②创立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制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④选拔贤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3、今天的北京故宫,其实是“故宫博物院”的简称。那个曾经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普通民众踏足参观的地方。你认为明朝北京城的那一部分是今天的故宫?

A.皇城 B.内城 C.外城 D.宫城

4、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如下图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碳化稻谷和猪纹陶器。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居民(  )

A.住干栏式建筑

B.筑木结构水井

C.原始农业出现

D.发明了文字

5、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台湾

6、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时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7、下列各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辽和南宋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西夏和北宋

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③蒙古军队灭金   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②③

9、《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见,从唐代到宋代(       

A.海外贸易渐趋发达

B.经济重心向南迁移

C.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D.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10、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诗人李白被誉为“诗圣”

B.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C. 《窦娥冤》是元曲作家关汉卿的著名悲剧作品

D.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1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繁荣与开放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2、霸占澳门3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

A.俄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13、“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稻田……绝胜人力。”该史料反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曲辕犁

B. 筒车

C. 翻车

D. 秧马

14、如果你在2012年的中考中取得全汕头市最高分,有人会为你冠以“汕头市中考状元”的称号,“状元”这一称呼来源于

A. 推荐制 B. 科举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5、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A.吴承恩一—《西游记》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罗贯中—一《三国志通俗演义》

16、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你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吗(   )

A. 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去

B. 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这两个字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

D. 唐朝商业发达

17、北宋时期,由于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交子

B. 会子

C. 关子

D. 五铢钱

18、下列国家中,有可能派出使臣随同郑和船队来到中国进行友好交往的是

A. 巴西

B. 肯尼亚

C. 英国

D. 美国

19、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20、“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

A. 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朱元璋是_____朝的开国皇帝。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_制度和中书省;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 以监视官民。

(2)图二人物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他统领的军队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____________家,他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这部药物学巨著。

22、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载体

案例

说明

诗歌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1)______”。北宋文学家(2)______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10)综上所述,归纳历史信息流传方式的特点。

戏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3)______。清朝中后期,北京一些戏剧家在融合多剧种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一个新剧(4)______。

绘画

唐朝画家(5)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书法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6)______,(7)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小说

曹雪芹的《(8)______》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地图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9)______。

23、唐太宗时敢于直面进谏的大臣

24、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_________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5、南宋__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__》。

26、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7、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筒车。唐朝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

(1)丝织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_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2)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________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其他行业: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商业

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8、下图是宋代风俗画《 _______》的一部分,此画作者是________

29、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771年,________率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30、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配伍连线题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1)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使唐朝国力增强,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____。

(3)持续八年动乱,导致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他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他是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元年,这位高僧从长安出发,穿新疆大戈壁,越葱岭,穿中亚,历经千重险难,于贞观二年到达天竺。

——李天石《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古代中国对友好外交往简表

朝代

史实

宋代

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

A

明朝

B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说出这位高僧所走的是古代哪条中外交通要道。

(2)结合材料二,填写材料二中A、B处对应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对外交通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