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慰(wèi) 眼眶(kuàng) 斗折蛇行(dòu) 纷至沓来(tà)
B.怠慢(dài) 萦绕(rǎo) 苦心孤诣(yì) 刻骨铭心(mín)
C.陨石(yǔn) 蓦然(mò) 呕心沥血(lì) 挑拨离间(jiàn)
D.狩猎(shòu) 怡然(yǐ) 装模作样(móu) 戛然而止(jiá)
3、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怅惘 家眷(juān) 嘎然而止
B.迁徒(xǐ) 恬静 铿然(kēng) 挑拔离间
C.矗立(zhù) 腐蚀 诬篾(miè) 怒不可遏
D.两栖(qī) 浮躁 争讼(sòng) 历历在目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包括内篇、外篇、杂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逍遥游》。
B.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书”之一的《大学》里提出的八条目。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名为“大同。”
C. “唐宋八大家”中的 “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中的“大苏”即苏轼。
D. 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本学期我们学了选自《新疆域》的短文《恐龙无处不有》;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请分析诗歌中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6、按照提示默写恰当的语句。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描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动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乙)“您怎么对维克托那么大的火气?”冬妮亚问。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公子哥儿,没有灵魂的家伙,我看到这种人,手就发痒。仗着他有钱,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干,就横行霸道。他钱多又怎么样?呸!我才不买这个帐呢。只要他碰我一下,我就要他的好看。这种人就得用拳头教训。”男子愤愤地说。
冬妮亚后悔不该提起维克托的名字。看来,这个小伙子同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是有旧仇的。于是,她就把话头转到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论的题目上,问起男子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来。“您怎么不多念几年书呢?”女冬妮亚问。
“学校把我撵出来了。”
“因为什么?”
男子脸红了……接着,他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冬妮亚。
(1)(甲)选段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选自经典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
(2)(乙)选段中的男子是____________,他最后在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3)(乙)选段中保尔的语言及其相关的情节,最主要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并列举后文中也能表现这样性格特点的一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名红军
邓焕
①每年清明节,龙脊界的村民们首先祭拜的不是自家的祖宗,而是一座无名坟墓。无名坟墓就在张氏小学旁边。
②以前张氏小学并不叫张氏小学,而叫龙家小学……
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夏天的上午,龙家小学门口来了个卖爆花糖的老头,摇着一个铃铛,在叮叮当当的铃声中,拿捏着嗓门很好听地唱:爆花糖,爆花糖,小朋友吃了上学堂……
④听到歌声和铃铛声,学生们都围拢过来,掏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或捡破烂的钱,买了爆花糖很有滋味地吃。
⑤从那以后,卖爆花糖的老头就隔三差五地摇着铃铛来龙家小学了。
⑥老头很神秘,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只知道他住在离乡政府不远的一个村庄的瓦窑里。龙脊界的村民都认为老头是远方来的流浪汉,没想到这流浪汉却很有学问。
⑦有一天学校龙老师突然生病去了医院。龙老师一走,挤在一个教室里的五个年级的学生,像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一样吵开了。那时卖爆花糖的老头正在学校门口酸枣树下休息,他走进教室,敲敲讲台:“同学们,你们不好好学习,不仅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而且连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历史都不知道,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⑧同学们都安静下来,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看着老头:我们身边能有什么历史?
⑨老头于是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战争故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灌阳县、全州县、兴安县,与国民党部队苦战五昼夜……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⑩同学们都沉浸在老头讲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气氛里。那以前,同学们都不知道在全州县发生过这么悲壮的战争,而且他们村——龙脊界,也有红军经过。
⑪老头讲了很久,他边讲边哭,浑浊的泪水流满了他那张沧桑的脸。最后老头哽咽着说:“孩子们呀,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先烈们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的这美好时代呀!”
⑫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听说“湘江战役”的故事。同学们都被“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给震撼了。
⑬一天深夜,刮大风,下暴雨,龙家小学那两间破瓦房倒塌了。
⑭第二天早上,雨过天晴,老头唱着“爆花糖”的歌谣,吆喝着走过来,村里搬运木料的人笑着说:“老人家,小朋友吃了爆花糖再也不能上学堂了!”
⑮老头站在那堆残砖破瓦烂木头前面,沉默一会儿,悄然离开了。
⑯第二天早上,老头很意外地又来到了学校旁边,他从搬运木料的人群中找到学校校长兼老师的龙老师:“咋把这些东西都搬走啊,还用得着啊!”
⑰龙老师苦笑:“没用啦,这些东西都分给群众了,这里再没有学校了。”
⑱“为什么?”
⑲“没钱!”
⑳老头点点头,拉了龙老师来到他挑来的箩筐边。筐里没有了爆花糖,却装了两个大黑袋子。
㉑“如果你不嫌弃,你拿了这些零钱去银行换了整票,再砌一座吧!”
㉒龙老师一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㉓从那以后,卖爆花糖的老头就没再在龙脊界出现过。听人说他出现在乡镇另外一个方向的村庄,他不再卖爆花糖,他改收破烂了。
㉔学校修好后,龙老师根据人们的指点,找到了卖爆花糖老头居住的瓦窑。瓦窑进出口很窄,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进出,龙老师手脚并用地爬进瓦窑。瓦窑里,夏天炽热的阳光透过瓦窑上空杉树皮屋顶的窟窿钻进瓦窑,照在一张破旧的竹席上,竹席上面老头正熟睡着。瓦窑里面全是老头捡来的破烂。
㉕龙老师不由鼻子一酸,走过去摇摇老头,老头始终不醒,龙老师伸手一探,老头早就没有了气息。
㉖龙老师从瓦窑出来,带走了老头枕头下面的一个布包,布包里几张纸藏着老头的身世:老头姓张,江西人,他17岁参加红军,1934年11月随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来到全州。湘江战役期间,他身负重伤,昏睡好几天才从死人堆中苏醒过来,他没法追上队伍。老张说这些年来他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把每一分每一厘攒起来,想在湘江战役战友牺牲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张说他是一名党员,龙脊界小学就算是这么多年来他欠缴的党费。
㉗老张说人民如果宽容他这位“逃兵”,他不敢奢望跟曾经的战友埋葬在一起,只是希望能把他埋葬在能看得见湘江的地方……纸面上的信息很有限,老张刻意把个人的一些重要信息隐藏了,或者说老张可能还是老黄、老李。
㉘龙脊界的人们尊重张老的心愿,把他葬在龙家小学后边的山坡上,那里站得高看得远,可以远眺湘江战役其中的一个战场——大坪渡口。
㉙从那以后龙家小学就改名为张氏小学了。
㉚后来,在张氏小学走出来的一名历史老师的主持下,人们重新修葺了张老的坟墓,新修的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横批:_____________。
【1】选文以“老头”为线索,选取了四件与“老头”相关的事件,分别是:
(1)老头给学生们讲述湘江战役的历史,告诫同学们铭记历史,好好读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头的遗物揭秘了他的身世及遗愿。
【2】作者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融合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请你以第㉔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3】第⑫段中,同学们听了湘江战役的故事后深受震撼,假如你是同学中的一员,请写出你此时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4】选文最后一段对联中的横批你认为可以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及感悟。
注:横批是同对联相配的横幅,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
9、阅读下面这则消息,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字数150字左右。)
宁愿疫情扩散,死上千人,也不愿科比离开人世?警方:拘留!
1月27日,江苏徐州。网友“刚子”在微信群发言称“宁愿疫情扩散,死上千人,也不愿看到科比离开人世”的消息。当日,“刚子”涉嫌寻衅滋事被徐州警方行政拘留7日。
(2020年1月28日观察者网)
注:科比(1978.8.23—2020.1.26),美国篮球巨星,于2020年1月26日因飞机失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