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忘初心 脱贫攻坚 心手相连 坚不可摧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解说: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C.根据您的要求,我又修改了一遍文章,认为达到了发表水平,请您审阅后尽量选用。希望我这次垂询没有打扰您!
解说:这句话语言表述得体。
D.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一幕印在脑海里”。
3、选出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中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
C.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贵州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议在贵阳市召开。”句子的主干是“会议在贵阳市召开”。
B. “皑皑白雪”“风云变幻”“气势磅礴”都是主谓短语。
C. “采集内容包括采集对象身份信息、政治面貌、对象类别、基本生活状况等。”此句中的标点运用正确。
D. “实现全县自备水源用水户取水计量在线监控全覆盖,大大减少了执法成本。”句中“大大”一词充当状语。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见: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C.足: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恶:①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5】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诗、文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青青子佩,__________。(《子衿》)
⑦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A]朱赫来加快了脚步。他很想对保尔说几句话,但是忍住了,只是挥了挥手,像打招呼似的。
保尔怕引起黄胡子匪兵的疑心,赶紧背过身,让朱赫来走过去,好像他对这两个人毫不在意似的。
正在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又钻出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要是我这一枪打偏了,子弹说不定会打中朱赫来……”
那个佩特留拉匪兵已经走到他身旁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B]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1)A中保尔勇救朱赫来后被捕入狱。联系原著,写出保尔被捕后被释放的原因。
(2)结合选文A和B,说说保尔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8、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
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
夏立军
①“桃花源”这概念在中国堪称妇孺皆知。《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②自古至今,人们不但争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境还是仙境,还争论桃花源是南方还是北方。其实不必争论,“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唯有陶子能让它生长。它显然是一个既非人境又非仙境的“乌有之乡”。
③人间——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④晋太元中、渔人、大守、刘子骥等等,你看,陶渊明明言之凿凿,分明在呈观真实事件、真实时空,可是,他同时告诉你:那一切并不存在。陶子向往并创造了这个“桃花源”,却又诗笔一挥,把渔人已眼见之、足踏之、饮其水、吃其鸡的桃花源凌空架虚,悬于乌有之乡,极逼真又极通灵。抱着寻找桃花源这一目的,从人间出发的任何人,都只能空手而归。陶子就是这么安排的。陶子真是厉害。
⑤陶子说得明白,这个美丽新世界是他心中的泡影。心中有桃花源,世间无桃花源。他在人间,又不在人间。它不是人间,却比人间更具有人性、人道。无意求之而得之,有意求之则踪影尽失。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真即是幻,幻即是真,非真非幻,非幻非真。作者喜悦乎?苦闷乎?迷惘乎?渊明这是在开一个什么玩笑?
⑥陶子做了一个大梦,借此发出此生最深长最有意味的一声叹息。人性、人道、人与人、人与自然,若如桃花源呈现出的那样就好了,人间却偏偏不那样,偏偏截然相反。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桃花源拒绝沟通,害怕沟通。这竟然是桃花源存在的前提。桃花源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
⑦人间——田园——桃花源,这是陶子用生命串联起的一个非凡的意义领域,形成陶渊明人生求索、生命审美的广阔天地。依从生命中那份“天真”的召唤,陶渊明从他厌恶的“人间”田园。田园的美好、艰辛与孤独,他都咀嚼品过了。肉声需住址,灵魂无疆界。田园不是他人生的终点,这颗“田园魂”常常飞升至他心中的桃花源。
⑧桃花源人侥幸地逃离了暴政,并从此逃离了残酷的克隆一般的朝代轮回,进入了一个无统治者无王税的“田园新时空”。陶子及芸芸众生,却不可能有这种幸运。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以如此口吻提及故晋,可证陶渊明对晋的眷恋即使有,亦相当有限。陶子无半点愤青式的表达,批判性却甚彻底。
⑨中国古代,找不出哪篇文章比此文更富张力。
⑩幽蔽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桃花源,打通了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古今中外不断有思想伟人在幻想好的人类生活。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殴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可证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前行的永恒动力。梁启超则把桃花源称之为“东方世界的乌托邦”。桃花源有儒家《礼记》“大同世界”的影子,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痕迹,但又与他们根本不同。陶子把桃源人的声气口吻呈现给了我们,看上去那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美丽新世界。桃花源比所有长篇大论的“乌托邦”都有诗意,也更似梦幻泡影。陶渊明并不存在为社会开药方之想。面对永远充满苦难的现实,自古至今,自以为手中有灵丹妙药的真是太多了。
⑪桃花源,这个妇孺皆知的概念,是陶渊明贡献给我们的。妇孺皆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桃花源,明明是陶渊明之梦,至今却仍在拨动我们的神经,它的意义仍在生长。
【1】请选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①《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
②“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 ( )
③人间一一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
A. 发展、成长 B. 丰富、拓深 C. 创造、产生
【2】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这句话?
【3】选文第⑩段列举了古今中外思想伟人们对人类生活的美好幻想,有何作用?
【4】题目“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有何含义?
【5】结合本文及你所学过的《桃花源记》,谈谈作者为何说“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
9、作文
鲁迅先生有难以忘怀的异国老师藤野严九郎,诗人、作家贺敬之有一生难以忘记的“延安生活”经历,著名散文家吴伯箫有铭记于心的有关“灯笼”的往事……作为一个中学生,你心中最难忘的又会是什么呢
请以“最难忘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叙写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