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元朝设置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下列历史人物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大臣.其中以敢于直言进谏面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著名学者王立群曾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元璋
4、在我国古代能最早品尝到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瓜子等食物,这个朝代应该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5、“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这描述的是哪一王朝的疆域?
A.宋 B.元 C.明 D.清
6、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A.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文天祥抗击元朝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平定噶尔丹叛乱
7、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一直处于郑氏子孙的统治之下。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郑军大败,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此事最准确的历史评价是
A. 康熙帝维护了国家统一 B. 清朝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区域
C. 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 D. 清军驱逐了外来势力的入侵
8、他不是神仙,却也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颠峰阶段、大唐帝国最为繁荣鼎盛时代的一位充满传奇经历的浪漫诗人。“他”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李商隐
9、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B.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的词豪迈奔放
C.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
D.明朝曹雪片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10、19世纪初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诗书读尽亦枉然。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1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一代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元世祖忽必烈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12、一日早朝,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夜为什么发怒,宋讷很惊讶。朱元璋拿出一幅面,正是宋讷昨晚生气的画像。朱元璋做到了“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这是因为他采取了哪一措施
A.创立内阁 B.废除丞相 C.设立锦衣卫 D.迁都北京
13、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 造船、矿冶颇具规模
C.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 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14、“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 五代十国 C. 元 D. 金
15、2019年10月17日杭州第六届中国大运河庙会隆重开幕。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 )
A.南部端点
B.北部端点
C.运河中心
D.转输中心
16、他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是
A.关汉卿
B.孔尚任
C.汤显祖
D.司马光
17、明朝灭亡以后,某位明朝将领开关降清,帮助清军打败李自成的军队。这位将领是
A.皇太极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张就忠
18、如图中,“宋金和议”后形成的政权对峙示意图是
A.
B.
C.
D.
19、下面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 黄巢起义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2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技术更先进。明长城东至
A.辽东
B.临洮
C.鸭绿江
D.山海关
21、北宋兴起的江西 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2、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______________抗倭。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
23、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________。
24、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
2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 “________”;唐朝的________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6、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7、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
28、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____________》被我国学者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朝的____________ 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29、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局面的朝代是
30、发达的中外交通
(1)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____,建立了四通八达的____。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____时期。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1、配伍连线题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2)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杨齐福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