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氯原子:Cl2
B.氨分子:NH3
C.硫化锌:ZnSO4
D.钙离子:Ca+2
2、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铁丝与氧气反应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A.78%
B.21%
C.0.94%
D.0.03%
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阴离子
D.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2SO4可以增强导电性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C.该装置的b管中产生的是氢气,a管中产生的氧气
D.若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20mL,那么a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40mL
6、物质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碳酸饮品
B.纯净的空气、过氧化氢水溶液
C.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D.食醋、二氧化碳
7、在发生火灾时,自动灭火陶瓷砖会裂开,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铵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B | 除去 | 加过量 |
C | 除去 | 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 |
D | 鉴别CO和CO2 | 分别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9、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印章
B.烧制陶瓷
C.手剪年画
D.手工刺绣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通入氧气后点燃。
B.铜粉(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混合物
C.溶液(
)——加入过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固体(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11、将金属X、Y,Z分别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到X和Z表面有气体生成,Y无明显变化;再将X和Z分别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有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Z无明显变化。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X>Y>Z
B.Y>X>Z
C.X>Z>Y
D.Y>Z>X
12、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表:
物质 | A | B | C | 新物质D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 30 | 30 | 30 | 0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 待测 | 33 | 0 | 22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13、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一氧化碳(CO)到蛋白质的一步生物合成。赖氨酸(C6H14N2O2)是乙醇梭菌蛋白含有的18种氨基酸的其中之一。下列有关赖氨酸说法正确的是
A.赖氨酸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B.赖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3:1
C.赖氨酸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和一个氮气分子
D.赖氨酸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4、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B.转化:H2O、KClO3、MnO2中均含氧元素,故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5、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6、消防自动感温喷淋头如图。当喷淋头附近的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热敏玻璃球内的液体会张破玻璃球,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玻璃球被胀破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目增多
D.分子体积变大
1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做食品干燥 | B.用纯铁制外科手术刀 | C.用金属钨做灯丝 | D.聚氯乙烯用作电线的绝缘皮 |
A.A
B.B
C.C
D.D
18、下列关于“物质一性质一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燃性—火箭发射
B.活性炭一吸附性一冰箱除臭
C.金刚石—硬度大一切割玻璃
D.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19、下列对于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微粒观 | B.变化观 |
①2Fe、H2SO4、O2中“2”均表示原子个数 ②蔗糖、甲烷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 ①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为化学变化 ②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③氧化钙吸水属于物理变化 |
C.分类观 | D.守恒观 |
①碘酒、可乐、白酒都属于溶液 ②盐酸、碳酸、硫酸铜都属于酸 ③酚酞、石蕊都属于酸碱指示剂 | ①氢气燃烧前后元素种类及其质量都不变 ②实验室炼铁原理中,CO结合的氧原子数等于Fe2O3失去的氧原子数 |
A.A
B.B
C.C
D.D
2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CuOCu+H2O
B.CO+CuOCu+CO2
C.Cl2+2NaBr=2NaCl+Br2
D.Zn+H4SO4=ZnSO4+H2↑
21、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禁止烟火
B.禁止吸烟
C.禁止燃放鞭炮
D.禁止堆放易燃物
22、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Ti
B.原子序数是22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23、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
B.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加油站等场所严禁烟火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2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25、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设计实验以实现物质的鉴别与检验、分离与提纯等目的。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 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 |
B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使其充分燃烧 |
C | 区分甲烷与氢气两种无色气体 | 点燃,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在火焰上 |
D | 鉴别软水与硬水 | 取等量水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
A.A
B.B
C.C
D.D
26、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一种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
B.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含碳、氢元素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7、《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冶炼金属锡的场景,炼锡时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
28、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对着手心,后果是 ;
(3)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放向,后果是 ;
29、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上正确的“>”“<”“=”号:
(1)某同学在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食盐水过程中,量水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则他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a%
(2)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饱和食盐水恒温蒸发水分一段时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_____b
(3)a克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为b,则a_____b
(4)将a克的生石灰放入b克的饱和石灰水中,析出晶体后溶液质量为c,则b_____c
30、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疗、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计算:
(1)乳酸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
(3)9g乳酸中含_____g氧元素.(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1、2008年震惊中国的三鹿奶粉造假案的真相就是不法商家在奶粉中掺入了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是:C3H6N6。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三聚氰胺中C、H、N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3)12.6克三聚氰胺中含有______克氢元素。
32、《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1)太阳能、风能是______能源。
A.不可再生
B.清洁
C.化石
(2)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33、(6分)水是地球上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
(1)如图所示的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 。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水厂处理水时,有时会向水中加生石灰,此过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1中生成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水可以配制各种溶液。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需水的质量为 g。
34、如图所示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分别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C可用化学符号__________表示。
35、有下列物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空):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液氮 ④石灰水 ⑤食盐水 ⑥二氧化碳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填空):
(1)属于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小红感冒了,请你给出两种加速感冒冲剂溶解的方法:______,______。
3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集气瓶(容积为V1)中加入少量的水(体积为V2),量筒中有一定量水(体积为V3),实验时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塞紧瓶塞。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4)。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__________,量筒中的液面________;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②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导致V4数值偏大
④实验结束导管内有水残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⑤可以用白磷或铁丝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⑥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不易溶于水,且不能支持燃烧
38、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2)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只答一点)
3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40、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可燃物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2)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哪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