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社戏》就写到了这一习俗。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C.《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这门科学,结合实例,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D.韩愈在《马说》中通篇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的嘲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近日,贵州一女导游嫌游客购物少,与游客起冲突后将游客赶下车的恶劣行径在网络上热传,很多人看后都不敢再到贵州去旅游了。
C.昆明南二环高架改造工程将于2018年5月30日前完成施工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在2019年春节前完工实现通车,施工时间大约为8个月左右。
D.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宏观调控、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中韩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因为“萨德”入韩造成的。
B. 专家们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
C. 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D. 电视剧《欢乐颂》讲述了五位都市女性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充盈人生”的理念。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盗窃乱贼而不作
C.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亦若是则已矣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听流人②水调子③
(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②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③水调子:水调歌。
【1】诗的第一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2】请简析作者“泪痕深”的原因。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白露未唏。(《菜葭》)
(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3)小红与小董是大学时代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即将大学毕业后的分别,小红每天情绪都很低落,小董不愿好朋友难过,于是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小红。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但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综合性学习。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思想的认识。不少于150字。
8、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①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②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③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⑤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⑥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⑦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⑧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 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⑨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
⑩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阅读选文③④⑤段,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④⑤段的描写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觉器官,找出原文中描写颜色、声响、气味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体会选文第⑤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说“我自失”的原因。
【4】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5】从选文第⑧段“偷豆”情节中,能看出“阿发”怎样的性格特点?
【6】选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
9、作文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 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