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嘉兴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良久,我们终于(   )到,眼前的(   )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   )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

A. 感悟 绚烂 变幻   B. 领悟 绚丽 变换

C. 感悟 绚丽 变幻   D. 领悟 绚烂 变换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亦名《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

B. 《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核舟记》这篇课文收录在他编写的《虞初新志》一书中。

C.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D.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后人又称其为“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一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泄气 业己 颁发 摧枯拉朽   B. 凌空 娴熟 镌刻 眼花缭乱

C. 不逊 畸形 佃农 杳无音信   D. 锃亮 胆怯 崎岖 正襟危坐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立(zhù)       然(yán)                    (xǐng )             教学相(zhǎng)

B.苍(jìng)       (rǒng)杂             (shè)级                    羽衣(cháng)

C.诚(qián)       (jìn)                    纶(qínɡ)             离析(bēng)

D.骑(piào)       (pǒ)                    (jiān)默             首昂视(jiáo)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春,时杜甫旅居江峡,见腊梅乍开,遂作此诗。②元:通“原”,原本。③巫岫:巫山。岫,山。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本诗五、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本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1】这句经典名言出自哪部名著,是谁说的?

【2】这句话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流水的光阴,不变的鲎(hòu)

“这花开花落一千年一切形状,我还是自己模样。”这是《好春光》中的一句歌词。一千年容颜不改,让人艳羡,而一种貌似“此物只应外星有”的奇异动物——鲎,保持容颜不改又何止是一千年了。

人类发现的最早的鲎化石记录了地球4.45亿年前的鲎的特征。那时候,原始鱼类刚刚诞生,开花植物尚未出现,霸气恐龙尚未登场,而在恐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长达6500万年的今天,鲎依然保留着其远祖的基本模样。

鲎之所以在数亿年间不曾进化,不是因为“装备”已经足够先进,而是由于它的生存环境一直未变,竞争对手寥寥无几,进化成这样就已经可以了,无需再做什么改变。

鲎属于节肢动物门剑尾目鲎科动物,世界上共有四种,即巨鲎、蝎鲎、美洲鲎和中华鲎。作为昔日望族的最后遗民,鲎的远古近亲,如志留纪的板足鲎早已作古,现代动物中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蜘蛛和蝎子。

从外形来看,体长(包括尾部在内)可至60厘米的鲎像一只带尾刺的大型甲虫。其细长的三棱状尾巴让它看起来形象威武。其实,这可以自由转动的“三棱军刺”除了为其身体提供支撑、保持平衡外,主要用途是确保在腹面朝上的情况下翻身这一“高难度动作”的顺利完成。

鲎的体表覆盖有黑褐色的外骨骼,头胸部背面为圆突的马蹄状,又称马蹄蟹。凭借这覆盖全身的硬质甲胄,鲎不仅可以承受海水的强大压力,而且可以躲过多数捕食者的攻击,在海洋中对它构成威胁的只有鲨鱼和海龟。退潮之时鲎常在沙滩上慢慢而行,但更多的时候营底栖生活,在昏暗的海洋中贴着沙质海底运动或者钻入沙床之中。五对步足保证了其能够在海水中较快速度地行进。

贻贝、蛤蜊以及水生蠕虫等小型动物是鲎菜单上的主食,但有时也会换换口味取食海藻。鲎的头胸部第一对附肢呈螯状,具有类似小叉的功能,负责把捕获的食物送到嘴边。中间四对附肢即步足的钳状末端内侧生有长刺,负责捣烂食物并最终把美味送入嘴中。最后一对附肢也是步足,末端有几个耙状突刺,可以挖掘沙子和清理身上杂物。

鲎虽是原始物种,却也会“玩高科技”。鲎的头胸甲侧面生有一对神奇的复眼,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鲎对光有着超强的敏感度。复眼的侧抑制现象让视觉图像的边缘对比度得以强化,并在略去次要内容的同时突显了物象的主要轮廓,保证把重要而精确的信息传入大脑。这一“绝技”让鲎能够感知到很远地方的具体状况,成为它捕食、逃命乃至寻偶的一大法宝。侧抑制现象为仿生学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应用在科技领域,电视成像、宇航摄影得以更加清晰,雷达显示也得以更加敏锐。

“光阴慢或者不慢,鲎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从远古时代走来被称作“活化石”的鲎,还会以这种古老的样貌走向多么遥远的未来,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吧。

1文章先后介绍了鲎的“___________”“体表”“_________”“复眼”。

2画线句中“多数”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3鲎的竞争对手为何寥寥无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文章为何先介绍鲎的“体表” ,再介绍鲎的“神奇的复眼”?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我向往的一次旅行

要求:(1)感情真挚,叙事具体,描写细腻。(2)字数在600字左右。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班名、师生姓名。(4)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