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三上学期三检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火药应用

2、《开学第一课》提到武夷山的生态茶园,创造性提出了“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以下关于绿茶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高温,破坏酶的活性

C.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3、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顺序分类的是

A.金刚石、水

B.石墨、氧气

C.红磷、酒精

D.生铁、石油

4、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石墨

不锈钢

干冰

氢气

性质

质软

耐腐蚀

升华吸热

可燃性

用途

作电极

制医疗器械

人工降雨

作火箭燃料

A.A

B.B

C.C

D.D

5、辰辰刚学过部分酸碱性知识,进行了一些小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1】用火龙果皮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纯碱(Na2CO3)溶液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图,其中错误的是

A.研磨果皮

B.浸取色素

C.取用纯碱溶液

D.滴入自制指示剂

【2】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己存放如表药品,用完后的纯碱(Na2CO3)应将它存放在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氯化钠、硫酸钠

铜、锌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6、下列对相关内容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D.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

A.向试管中滴加溶液

B.量取液体

C.洗涤试管

D.点燃酒精灯

8、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9、手机电池超长续航离不开锂,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D.氢氧化锂化学式为Li(OH)3

10、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粒子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是

A.中子

B.分子

C.原子

D.离子

11、以CO2为原料通过光催化转化为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B.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和数日均不变

12、符号是化学的重要表征。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判断下列符号有错误的是

A.Ii(锂)

B.Br(溴)

C.Ti(钛)

D.Se(硒)

13、我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热值高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如图是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甲烷前,应该先检验其纯度

B.保持甲烷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甲烷分子

C.参加反应的物质 A 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2

D.图中虚线方框内物质 C的微观模型图是

1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改变

②冰雪融化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2Fe3+和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⑤三个硝酸根离子:3

表示的微粒都带电荷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5、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CO2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是7:8

16、 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实力,化学助力科学成果转化应用。歼-20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战斗机。其中隐身材料的合成原料之一为间苯二胺(C6H8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间苯二胺属于有机化合物

B.间苯二胺由碳、氢、氮元素组成

C.1个间苯二胺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D.间苯二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4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18、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中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B.转化①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8

19、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装置,图2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应接电源正极

B.气体M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实验前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D.0~3s内甲、乙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和8s时的体积比不同,原因是氧气比氢气在水中溶解得多

20、“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题目中描述的这位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21、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酚酞是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变色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的浓度定大于乙溶液的浓度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C.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此时两种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单质形式存在的Ag

C.Zn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Ag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Zn的熔点是420℃,Ag的熔点是962℃

24、已知。现将仅含铜、硫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6.0g敞口放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得16.0g两种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纯净物。将该黑色固体纯净物放在密闭容器中继续加热至t℃,固体全部变红,冷却得13.6gCu与Cu2O的固体混合物。将此混合物放入96.0g足量稀H2SO4中,充分反应,得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过程中产生3.2gSO2

B.铜、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S

C.充分反应后所得蓝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

D.若将13.6g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的CO高温充分反应,可生成3.2gCO2

25、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

野炊后用沙土盖灭火堆

隔绝氧气

C

用铝合金制成门窗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

D

用水果制作环保酵素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A.A

B.B

C.C

D.D

26、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

B.装入药品后,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C.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在水下面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在桌面上

D.制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7分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

②曲线上M点表示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上图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

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交流反思:反应后,烧杯内溶液pH最小的是 (填烧杯编号

 

28、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氨分子_____

2)氯化钠中的阳离子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4)人体缺少_____元素会导致侏儒症

29、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与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食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有香味)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醋酸与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请回答:

(1)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请把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全。______

(3)炖鱼时放入适量白酒和白醋味道会更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家用铁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0、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氧化汞汞+氧气

C.碳+氧气二氧化碳

D.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31、三硝基胺NNO232011年发现的新型火箭燃料,老师查阅资料后发现括号内的N+4价,O显一2价那么括号外的N___价,该物质属于_____(化合物还是单质),比另一种火箭燃料肼N2H4氮的质量分数______(大或小)。

32、(15分)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该元素符号是 ;②铝离子

③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78%,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________;

(2)用化学式完成下列化学反应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③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

 

33、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2个氮原子_______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n个亚铁离子_______

34、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化学反应。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本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3)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热水的作用分别是加热白磷红磷和______

3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氧化镁___ 硫酸____氦气__氯元素____CuSO4∙5H2O______KMnO4 _____ Fe3O4______Al_______

36、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

1A实验的错误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

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 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装置填序号),该装置还需添加的实验用品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检验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为了粗略测定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整套实验装置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依次填导管接口,选择并用abc...表示)。

4)小明同学是位爱动脑筋的同学,他将B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图I装置的优点是_____。实验若用图I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常放置的药品为: _____(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该装置来完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氧气的实验, _____(填不能)达到同样的操作上的效果。

5)小明还设计了用图I装置测定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准确称取需要的碳酸钙后,将其装入烧瓶,并把注射器中10 mL的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如果最终注射器活塞停留在35 mL,则二氧化碳体积为_____

3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则可以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装置A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不纯,则造成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装置G代替装置A制取气体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氢气,从___________端进入(填c或d)。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三种物质中可能是气态物质的是_______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若甲是KNO3,则甲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是(填符号)______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小明同学欲在35℃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_____________。将35℃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5℃,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5)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0、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集气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关闭K1、打开K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