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近期,工信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B. 钱学森有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肃然起敬。
C.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如梦如幻般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D. 青岛在国人心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帆船之都,奥帆中心每年都吸引很多游客参观游览。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甜(tiá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恶(è)。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lì)迹。
D.你听,正萧(xiāo)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4、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些犯罪分子犯下的罪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尤其是他所熟恐的农民和多村封建知识分子的语言更是使用得与其身份、性格丝丝入扣,天衣无缝。
C. 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已接近达成一致,将呼呼共同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应对危机。
D. 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家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们的招牌菜后,都真心地夸赞他们的美食名副其实。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小题
沁园春
[宋]刘过
斗酒彘肩①,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②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 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恁③传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释]①彘(zhì)肩 :猪肘子。②驾勒:强拉。③只恁(nèn):只管。
【1】除作者外,这首词中还提到哪些古代文人?请写出他们的姓名(至少写两位)。
【2】下面对词中文学、文化知识的解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起笔“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颇具气势,奠定了情感基调,而全词构思奇妙,想象瑰丽,从风格上推断,应该属于豪放派。
B.化用是借用他人的诗句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的修辞手法,上阕中“浓抹淡妆临照台”一句正是化用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上阕中“只恁传杯”的“杯”,与“左手扶炉,炉上有壶”的“壶”,“一箪食,一瓢饮”中的“箪”,都是古代盛酒的器具。
D.词的下阕连用了大量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如“去来”“纵横”“东西”“南北”“高下”等等,这些词语妙趣横生,表现出杭州湖光山色之奇美。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
(1)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也就是说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下面的人物中选一个,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②猪八戒
(2)经典名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名著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对自由、成功、胜利不懈追求的。
①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江姐(《红岩》)
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4】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9、按要求作文
远方是航海家遥望的彼岸,是科学家探索的奥秘,是运动员渴望的金牌……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远方”。人生,只要有执着的追求,就会到达你的远方。
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