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凄清)(《小石潭记》)
B.珠可历历(分明的样子)数也(《核舟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C.参差荇菜,左右流(求取)之(《关雎》)
钟鼓乐(使之快乐)之(《关雎》)
D.未果,寻(最终)病终(《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详细)言所闻(《桃花源记》)
2、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B.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C.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D.撩拨/瞭望 诟病/藏污纳垢 崇山峻岭/工程竣工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节那天,她献上一曲《奉献》,唱得栩栩如生。
B.孙老师在修改作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妙手回春的老师。
C.我们的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真是吹毛求疵。
D.这两幅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来。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B.《诗经》在先秦时期被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小说家阿西莫夫。《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生态作家利奥波德。
D.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他身上有许多典故,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白衣送酒等。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8-19题。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 。
② ,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角色满天秋色里, 。
④ ,儿女共沾巾。
⑤《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句子是 , 。
⑥《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他给你的启示。
保尔·柯察金 傅雷
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听见宇宙的“声音”
材料一: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与会科学家提出,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以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方案——在中国境内建造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在国家的支持下,工程开始实施了。然而,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2011年开工令下达,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50多家国内企业相继投入FAST建设。工程之复杂可见一斑。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其间,南仁东走过数十个窝凼。22年,8 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作为“造梦者”的南仁东,从北京到贵州,带领科研工作者、普通工人、农民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那时候,南仁东常和年轻人一起,在没有路的大山里攀爬。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09日01版)
材料二:世界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简表
名 称 | 口径(米) | 国 家 |
熊湖射电天文台 | 64 | 俄罗斯 |
帕克斯射电望远镜 | 64 | 澳大利亚新南威 尔士的帕克斯 |
金石70米射电望远镜 | 70 | 美国 |
卡利亚津射电天文台二号 | 70 | 俄罗斯 |
洛弗尔76米射电望远镜 | 76 | 英国 |
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 | 100 | 德国 |
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 | 100 | 美国 |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 305 | 波多黎各岛 |
“天眼” | 500 | 中国 |
材料三:FAST望远镜也叫中国“天眼”。去年9月25日,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现在进入了调试和试观测时期。经过一年多的调试,它的灵敏度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射电望远镜水平。在今年8月开始进行试观测的过程中,搜寻到一批高质量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得到了观测认证。它标志着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已经具备系统地发现脉冲星的能力,有希望系统地做出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其他天文发现。
——《光明日报》(2017年10月25日07版)
材料四:据了解,FAST项目是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系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该项目的建设,使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填补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三个深层空间跟踪站在经度分布上的空白。
——中国日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眼”得以建设成功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
【2】分析材料二,归纳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3】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天眼”在调试时就已经搜寻到一批高质量的脉冲星。
B. 6颗得到了观测认证的脉冲星标志着我们的射电望远镜可以系统地做出脉冲星的发现以及其他天文发现。
C. 在世界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中,“天眼”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D. “天眼”可以开展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天眼”的建成有何重大意义?(至少列出两点)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在身边平凡物件中体味不一样的深情。如瀑布一般的紫藤萝,触动了宗璞的心灵。一棵猥琐的小桃树,触动了贾平凹的心灵。一本儿时的《山海经》,触动了鲁迅的心灵。
请以“触动心灵的_______一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