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泰安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洗涤  踊跃  眼花瞭乱  自圆其说 B.摄取  枯躁  藏污纳垢  不知所措

C.缅怀  恐怖  诚惶诚恐  轻歌曼舞 D.狡辨  屹立  因地制宜  震耳欲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新政对商业住宅“不限购”,便有售楼人员借机撺掇北漂一族“拍脑袋”购房。

B.冬天悄悄的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波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C.2008年5月12号那天,近9万条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戛然而止

D.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B. 不容置疑,这是一篇动人心魄的文章,读着读着我似乎感到有一股激情在胸中激荡。

C.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桑田

D. 暴风雨袭来时,我感到一种不自量力的恐惧,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B.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诗歌写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道遥游》)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现了他心系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更是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种种礼节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喜欢!

1在这封信里,傅雷指出了儿子傅聪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2阅读上面文字,试简要概括傅雷的形象。

3理解上面书信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我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温情脉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所写的“菊事”有哪些?

2第②段对全文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怎样理解这句话?)

(2)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⑥段中写程爹“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从上下文看,老人感到“很有成就感”的原因是什么?

5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什么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小作文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唐僧师徒四人,还是各路神佛妖魔,人物个性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你觉得小说中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深刻,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写出你的感受,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