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屏东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教育而言,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良策不是陷于焦虑中而自怨自艾,而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促进教育进步的一剂良药。

B. 作为一部充满天马行空想象力的武侠片,《奇门遁甲》杂糅的风格令好评与差评旗鼓相当

C. 公众舆论中关于老年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止,很多人觉得老年大学的建设并非国家发展必需,只不过是精益求精

D. 文化危机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暴自弃。一个抛弃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2、三号楼西单元有位中年男子经常楼道内抽烟,还乱扔烟头。下列劝说的话,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是(   )

A.抽烟有害健康,你自己不在乎了,难道你还不管别人了吗?别再抽烟了!

B.真没素质!你没看见楼道里张贴的宣传画吗?真不自觉!

C.为了您和大家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共建文明小区、请不要在楼道内抽烟了!

D.在楼道内抽烟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你快戒烟吧。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dài   xiān   qiǎng   暴风 zhòu

B. pàn   guī     qián    挑拨离jiàn

C. chàng    chèng     级而上shì

D. páng   hèng     chù   白雪皑ái

4、下面各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人各复至其家(延长)

B.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 余核舟一(赠)

D. 蒹葭萋萋,白露未(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石壕吏》,完成下列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__

【2】诗人对文中小吏的描写只用了“呼”与“怒”,请根据这个特点及老妇的其中一句“致词”,设计小吏的问话。

小吏:________

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春望》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但两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春望》抒发的是______;而《石壕吏》则表达出作者的矛盾心理:既______,又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填空。

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青青子佩,__________。(《子衿》)

⑦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

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

夏立军

①“桃花源”这概念在中国堪称妇孺皆知。《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②自古至今,人们不但争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境还是仙境,还争论桃花源是南方还是北方。其实不必争论,“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唯有陶子能让它生长。它显然是一个既非人境又非仙境的“乌有之乡”。

③人间——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④晋太元中、渔人、大守、刘子骥等等,你看,陶渊明明言之凿凿,分明在呈观真实事件、真实时空,可是,他同时告诉你:那一切并不存在。陶子向往并创造了这个“桃花源”,却又诗笔一挥,把渔人已眼见之、足踏之、饮其水、吃其鸡的桃花源凌空架虚,悬于乌有之乡,极逼真又极通灵。抱着寻找桃花源这一目的,从人间出发的任何人,都只能空手而归。陶子就是这么安排的。陶子真是厉害。

⑤陶子说得明白,这个美丽新世界是他心中的泡影。心中有桃花源,世间无桃花源。他在人间,又不在人间。它不是人间,却比人间更具有人性、人道。无意求之而得之,有意求之则踪影尽失。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真即是幻,幻即是真,非真非幻,非幻非真。作者喜悦乎?苦闷乎?迷惘乎?渊明这是在开一个什么玩笑?

⑥陶子做了一个大梦,借此发出此生最深长最有意味的一声叹息。人性、人道、人与人、人与自然,若如桃花源呈现出的那样就好了,人间却偏偏不那样,偏偏截然相反。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桃花源拒绝沟通,害怕沟通。这竟然是桃花源存在的前提。桃花源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

⑦人间——田园——桃花源,这是陶子用生命串联起的一个非凡的意义领域,形成陶渊明人生求索、生命审美的广阔天地。依从生命中那份“天真”的召唤,陶渊明从他厌恶的“人间”田园。田园的美好、艰辛与孤独,他都咀嚼品过了。肉声需住址,灵魂无疆界。田园不是他人生的终点,这颗“田园魂”常常飞升至他心中的桃花源。

⑧桃花源人侥幸地逃离了暴政,并从此逃离了残酷的克隆一般的朝代轮回,进入了一个无统治者无王税的“田园新时空”。陶子及芸芸众生,却不可能有这种幸运。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以如此口吻提及故晋,可证陶渊明对晋的眷恋即使有,亦相当有限。陶子无半点愤青式的表达,批判性却甚彻底。

⑨中国古代,找不出哪篇文章比此文更富张力。

⑩幽蔽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桃花源,打通了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古今中外不断有思想伟人在幻想好的人类生活。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殴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可证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前行的永恒动力。梁启超则把桃花源称之为“东方世界的乌托邦”。桃花源有儒家《礼记》“大同世界”的影子,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痕迹,但又与他们根本不同。陶子把桃源人的声气口吻呈现给了我们,看上去那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美丽新世界。桃花源比所有长篇大论的“乌托邦”都有诗意,也更似梦幻泡影。陶渊明并不存在为社会开药方之想。面对永远充满苦难的现实,自古至今,自以为手中有灵丹妙药的真是太多了。

桃花源,这个妇孺皆知的概念,是陶渊明贡献给我们的。妇孺皆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桃花源,明明是陶渊明之梦,至今却仍在拨动我们的神经,它的意义仍在生长。

1请选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①《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

②“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 ( )

③人间一一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

A. 发展、成长 B. 丰富、拓深 C. 创造、产生

2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这句话?

3选文第⑩段列举了古今中外思想伟人们对人类生活的美好幻想,有何作用?

4题目“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有何含义?

5结合本文及你所学过的《桃花源记》,谈谈作者为何说“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以“不该忽略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得抄袭。③内容具体,感情健康真实,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