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劲(jìn) 缅怀(miǎn) 堕落(duò) 挑拨离间(jiān)
B.彷徨(páng) 蛮横(hèng) 襁褓(qiáng) 强词夺理(qiǎng)
C.笨拙(zhuō) 矗立(zhù) 漩涡(xuán) 伯乐相马(xiàng)
D.迂回(yū) 棱角(1éng) 翌日(yì) 纷至沓来(tà)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加工成为想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B.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的长篇小说《我的母亲》,被列宁称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C. 《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赋”“比”“兴”三个部分。
D.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3、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兽脊(jǐ) 羁(jī)绊 蓦(mù)然 消(xiāo)声匿迹
B.两栖(xī) 决(jué)择 狩(shòu)猎 悄(qiǎo)怆幽邃
C.龟(jūn)裂 拙(zhuō)劣 驰骋(chénɡ) 相辅相承(chénɡ)
D.雾霭(ǎi) 寒噤(jìn) 拾(shè)级 历历(lì)在目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孕育(yùn) 劫难(jié) 连翘(qiáo) 山麓(lù)
B. 稀疏(sū) 粗糙(cāo) 膨胀(pénɡ) 丧失(sànɡ)
C. 农谚(yàn) 腐蚀(shí) 深渊(yuān) 缄默(jiān)
D. 褶皱(zhě) 鸟臀(tún) 狩猎(shòu) 喧嚷(xuān)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来劳动的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一车炭,千余斤”换得了“半匹红纱一丈绫”,说明宫使在执行“公务”时,还是富有同情心的。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与百般不舍。
【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诗。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书中主人公对生命的诠释。请你说说我们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犁铧的命运
晓寒
①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时间的河流冷如刀锋,似乎从未与它遭遇,犁铧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
②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它的好梦。
③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
④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火中来。祖父把它摁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它已经够干净了,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自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屋坪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糟糕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⑤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个空隙,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树梢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晃荡,像是村庄里的一个个游魂。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⑥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河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⑦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
⑧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⑨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老迈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⑩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便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⑪祖父和父亲用同一张犁铧,每年重复着把村庄的土地犁开,将我们这个家这个村庄的黑暗和饥饿埋进泥土,等到盛夏和寒秋,结成灿烂的谷粒。
⑫现在,犁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燕子不再来去,蛛丝横织竖结。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⑬沿袭一条血脉的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傲慢和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它的命运,不需要谁来预测。
⑭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铧。
⑮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犁铧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表现了犁铧虽年代久远但光洁如新。
B.第③段用“梳理”“思考”等词语,暗示犁铧已预见自己的和这个村庄的命运。
C.第④段细致描写了祖父反复擦洗犁铧的过程,体现出祖父对犁铧的深挚感情。
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犁铧命运的变化,表达对传统农耕文化逐渐走向衰落的思考。
【2】“犁铧”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1)赏析画线句子:
(2)赏析加点词语:
【4】对于犁铧,“我”的内心经历了从“怕”到“不怕”的过程,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作者写在几代人手中犁铧命运的变化,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不管曾经贫穷还是富裕,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盛开着天真、快乐、幸福、甜蜜的花朵,值得用一生去回忆。美好的童年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回忆起来,我们会觉得有太多的东西留在了那个花园里。
请以“留在童年花园里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字数在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