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福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让他得以从重症新冠肺炎的魔爪中死里逃生。

B.“地摊经济”呈现复苏趋势,全国已有大约30个城市为“地摊经济”松绑。

C.国家建立健全禁毒信息系统,开展禁毒信息的使用、分析、收集工作。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òu)猎 待慢   风雪zài)途   张灯结彩

B. ái 震憾   tiǎo)淑女 人情世故

C. 默(jiān 晦暗   销声)迹 天衣无缝

D. qiáo 惬意   zhǎn)转反侧 草长鹰飞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í))   子(méi   杂(rǒng  然(qiāng

B. qiáo   皱(zhě   fèn 裂(jūn

C.   徨(páng   jìn 入(qiàn

D. 劣(zhuō) liàng  样(   石(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________

2诗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习题。

选段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选段②: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觉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选段③: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 ,选段①是作者在__________情况下写的内容。

(2)选段②和选段③中作者都提到了“坚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文中“坚强”的含义。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模糊数学

1965年,世界上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模糊数学。数学的特点是精确,如今却与“模糊”攀上了亲,似乎不可思议。确实,模糊数学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世界各国的研究者与日俱增,正如1975年纪念模糊数学诞生十周年的论文集所指出的:“未来的十年,将是模糊数学大发展的十年。”

模糊数学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类应用数学工具,对世界的认识从模糊到精确,是一个飞跃。今天,精确的数学计算在许多场合必不可少。然而,当我们要求电子计算机具备人脑功能的时候,精确这个长处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了短处。例如,我们在判别走过来的人是谁时,总是将来人的高矮、胖瘦、走路姿态等与大脑中储存的样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说来,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一位旧友多年不见,面貌有变化,仍能依稀相认。然而要是让电子计算机来做这件事,那就复杂了。得测量来人的身高、体重、手臂摆动的角度以及鞋底对地面的正压力、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等数据,而且非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十位才肯罢休。如果某熟人近来消瘦了点,计算机就“翻脸不认人”了。显然,这样的“精确”,反而使人糊涂。由此可见,要使计算机能模拟人脑功能,一定程度的模糊,倒是需要的。

模糊数学以客观世界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它的基础是模糊集合论。集合原是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19世纪末提出的概念。例如,太阳系是所有行星的集合,车厢是所有乘客的集合,一张报纸是全部字组成的集合等等。经典集合论对事物只作明确的划分。然而事实上,一个事物是否属于某集合,并非只有“是”或“非”两种回答,常有模棱两可的情况。例如,对“老年人”和“高个子”这类集合的界限就很难作明确的划分。50岁的人,可以算老年,也可不算老年。这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集合的边缘往往是模糊的。在人们的思维或语言中,这样模糊的概念比比皆是。如胖、高、重、浓、响、明亮、暖和、粉红、漂亮等,都没有绝对的标准。经典数学就无法进行描述,而模糊数学却能对这些模糊的集合,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模糊集合要比经典集合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更带有普遍性。可以这样说,数学从模糊到精确,又发展到模糊,是螺旋式的上升,标志着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模糊数学在精确的经典数学与充满了模糊性的现实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目前,模糊数学在理论上正在不断完善,而它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尤其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图像识别、综合评判、聚类分析、自动机理论、生物系统等方面,已引起了科技界和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

1举例说明这篇说明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2选文在说明模糊数学时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顺序和________的结构方式。

3划分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4概括说明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模糊数学的。

5“可以预料,模糊数学必将成为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方向发展的有力工具。”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2)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要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