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含义,必须了解的三个历史人物是
①隋文帝 ②唐太宗③武则天④唐玄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以下不属于清政府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是( )
A.平定准噶尔
B.设置伊犁将军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
3、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规定由政府特许机构统--经营管理贸易,这个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宣政院 D.布政使司
4、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5、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刷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
A.《牡丹亭》
B.《窦娥冤》
C.《红楼梦》
D.《桃花扇》
6、中国被外国人称之为瓷器之国,在我国有“瓷都”之称的是
A.邢窑 B.越窑 C.定窑 D.景德镇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在元朝时候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叫
A.满族 B.蒙古族 C.回族 D.苗族
8、“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9、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A.党项族回族
B.蒙古族回族
C.契丹族回族
D.蒙古族满族
11、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从而保障政治上的独立。为此,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A. 大力发展轻工业
B.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推行“大跃进”运动
D. 实施“一五”计划
12、“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唐三彩传到吐蕃
C. 玄奘西行天竺
D. 鉴真东渡日本
13、《蒙古秘史》记载:“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下列不属于最终改变这种局面人物传奇一生的是
A. 统一蒙古各部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建立元朝
D. 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4、与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宋代政治最显著的特点是
A.繁盛一时
B.文武并重
C.重文轻武
D.强化君权
15、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6、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
A.节度使 B.遣唐使 C.遣隋使 D.转运使
1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下列史实与郑成功有关的是( )
A.七下西洋 B.抗击倭寇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
18、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最终完成
B.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C.“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19、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20、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列诗词中,最能反映戚继光抗倭的决心的是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21、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________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
背景 | 明朝中期,________严重 |
准备 |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____________” |
概况 | 1561年,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 |
结果 | ________的倭患基本被解除 |
评价 |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 |
22、请你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23、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
24、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
①背景:北周末年,外戚______掌握大权。
②时间:_____年
③都城:____
(2)隋朝统一
①时间:____ 年
②结果: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
③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顺应了____。
(3)隋朝的巩固
①措施:____,编订户籍,统一____和____制度;加强____,提高____。
②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____的王朝。
25、宋代设立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清代顺治时期,颁布“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6、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27、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_____”,超越汉朝和______。
28、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9、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________。
30、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
31、连线题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________________
(2)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1)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说出唐太宗上述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3)材料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
(4)综上所述,你认为农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