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流浪地球》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B. 三月的公园里,树木葱茏,莺飞燕舞,郁金香、樱花、桃花、琼花竞相开放,一派落英缤纷的景象。
C.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D.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昂,目空一切。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D.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3、下面关于《傅雷家书》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 在傅雷去世后,他的夫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B.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使得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C. 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信中,他列举了旧社会中大量的好逸恶劳、贪生怕死的反面事例来教导儿子。
D. 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希望儿子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蔑(miè) 堕落(zhuì) 拙劣(huō) 纷至沓来(tà)
B.驰骋(chěng) 懈怠(xiè) 妩媚(wǔ) 挑拨离间(jiàn)
C.苍劲(jìn) 迁徙(xǐ) 穹顶(qióng) 分崩离析(xī)
D.棱角(léng) 瞭望(liáo) 沼泽 (zhǎo) 强词夺理(qiǎng)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陇西行①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从诗歌的题材来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诗歌的体裁来看,这是一首边塞诗。
B. 前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战士英勇杀敌,牺牲惨重。
C. 诗的后二句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征夫已成枯骨,妻子还在梦中思念亲人,对比强烈,为后人称道。
D. 结尾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
E. “可怜无定河边骨”描绘出黄河中游枯骨成堆的凄凉,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取得胜利的得意。
【2】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2)________,老妇出门看。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5)________,千里共婵娟。
(6)________,潭影空人心。
(7)挥手自兹去,________。
(8)________,更着风和雨。
(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
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作品的主要人物保尔,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斑马线上的“风景”
苏更林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其实,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②斑马线,它规范了人与车的通行关系。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其作用就是引导行人安全穿越马路。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看来,斑马线在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尽管设置斑马线的意义非凡,但是斑马线的外观却十分简单朴素,看上去就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也不是随性画出来的。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④关于斑马线的设置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三是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以及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的路段。
⑤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一些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些城市推出的彩色斑马线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彩色斑马线可以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也可以采用胶带式粘贴。与传统的白色条纹斑马线相比,彩色斑马线视觉效果醒目,不但能保护行人,而且可以减少行驶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距离。
⑥有些城市试行的3D立体斑马线,则通过白、蓝、黄三种颜色的搭配,突出了斑马线的立体感,因此可以更好地警示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让行。而且,立体斑马线在白天和夜间都具有立体效果。
⑦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过马路已经成为了一个安全隐患,所以有的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原来,交通管理部门在斑马线上安装了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可以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这种可变红、变绿的斑马线,无疑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
⑧设置斑马线的意义在于保护行人,然而,许多时候人们走在斑马线上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由于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全国近3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在这些事故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所导致的事故占到了90%。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1】为什么说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一条“生命线”,还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马线是一种设置在公路上,规范人与车通行关系的交通标识,因其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得名。
B. 斑马线的宽容是由人流量的多少决定的。因此,未设置人行过街天桥的路口,斑马线就很宽。
C. 彩色斑马线与传统斑马线相比,视觉效果更醒目,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保护行人的作用。
D. 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常与行人争抢斑马线,未按规定让行。
【3】第③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按照斑马线标志标线设置规范,每条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4】请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简析加点词的作用。
(1)在茫茫车海中,法律法规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只能减速避让……
(2)此时,斑马线这条“安全线”就会沦落为一条“生死线”。
【5】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斑马线在创新设置时需注意些什么。
(链接材料一)广州番禺的立体斑马线由白色、明黄和蓝色三种颜色组成。此线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从远处或是近处看,平面斑马线变成突出地面的三色线段,像一根根立体的柱子,摆在路面上,很是醒目。因为三种颜色的组合效果,给远处驶来的司机一种错觉:此线突出地面是一条减速带,需要减速慢行,等司机把车开到近处一看,才知道是过街斑马线,但此时让司机慢行效果已经达到。同时,多数行人也被新斑马线吸引而纷纷走斑马线过马路,行人、车辆都更愿守规矩了。
(链接材料二)江苏宿迁主城区内多个路段开始绘制“3D斑马线”,小黄人、熊大、熊二、光头强等立体卡通人物被“搬”到了斑马线上,目的在于“更加醒目地提示各类车辆礼让行人”。不过,这项创新之举没有收获太多掌声。当地一些民众称,这种新潮的斑马线,固然“萌萌哒”,但由于是立体效果,看起来容易眼花缭乱,分散了行人和私家车主的注意力,而且雨天还易打滑。因此,仅仅修建10天后,部分3D斑马线便被“推倒重来”。
9、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