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娄底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李白《关山月》)

B.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D.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下面一段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③④②①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踌躇   颓唐   盘旋   唯妙唯肖

B.虬枝   洗涤   慰勉   和言悦色

C.罅隙   蔓延   劳禄   无动于衷

D.映衬   消逝   簇拥   春寒料峭

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充满陕北元素的安塞腰鼓,即将在枣庄上演,广大市民都刮目相看

C.初夏的新城是蓝紫色的。十余米高的蓝花楹,戴着蓝紫色的花冠,看去,很是赏心悦目

D.在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上,非洲馆内多个展位此起彼伏的木鼓声,吸引了无数参观者。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蒹葭》,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清晨露滴尚未完全消散的情景。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为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都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节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叹咏,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可望不可及的绝望情绪。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东西。

C.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主人公的无限情意。

D.这首诗描写秋景的语言凝练精妙,由“苍苍”到“萋萋”再到“采采”,写出了蒹葭色彩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过程。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4)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请把李白的《送友人》默写完整。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傅聪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成长是受他父亲深厚的影响,在他留学海外,他父亲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他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请你根据题示,完成下列题目。

(1)这部书就是_________ (作者)写的《_______》。

(2)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结合书中内容具体谈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苍虬的枝干、枯黄的树叶是风景;蔚蓝的天空、翱翔的海鸥是风景;温馨的陪伴、执着的守护也是风景………用心感受这一道道风景,用爱描绘这一道道风景。

请以“身边的那道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55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