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滴管使用
D.加热液体
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物质是
A.镁带
B.铁丝
C.红磷
D.硫粉
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白土烧瓷
B.雕版印刷
C.酒曲酿酒
D.火法炼锌
4、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C.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D.人走灯灭、节能减排
5、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该化合物可能是
A.CaCl2
B.Al(NO3)3
C.NaOH
D.H2SO4
6、氢元素组成物质种类繁多。下列物质只含氢元素的是
A.液氢
B.氯化氢
C.氢氧化钙
D.过氧化氢
7、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中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
C.用乙装置可防止液体倒吸和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校园开展的活动中与保护环境的主题不相符的是
A.栽花护绿,与植物交朋友
B.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焚烧垃圾,净化校园环境
D.不燃放烟花爆竹,低碳欢庆佳节
9、下列各项警示标志,与存放的物质不相符合的是
A.小苏打
B.浓硫酸
C.鞭炮
D.汽油
10、市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B.+3
C.+4
D.+5
11、如图是制取氧气的四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工业制取氧气的途径,该过程利用的是氧气、氮气的密度不同
B.利用②和④途径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产生氧气的质量
C.②、③和④都是通过氧化物分解制取氧气
D.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应选用途径④制取氧气
1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助燃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酒精用于消毒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13、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14、在化合物R(OH)x中,元素R与OH的质量比为9:17,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则x的数值为
A.1
B.2
C.3
D.4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
B.吸取液体
C.倾倒液体
D.液体加热
1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2℃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可能相等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复习课上,小组同学分享了自制的卡片,名称与化学式对应、元素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卡片是
A.
B.
C.
D.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少量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MnO2 | KCl | 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N2 | O2 |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
C | ZnSO4 | Fe | 加入足量的水后过滤,蒸发结晶 |
D | CO | CO2 | 通入装有足量的氧化铜的玻璃管,加热 |
A.A
B.B
C.C
D.D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大量泡沫
20、家用燃气中常会加入有恶臭的四氢噻吩(C4H8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氢噻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四氢噻吩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构成
C.四氢噻吩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4
D.四氢噻吩中有4个氢分子
2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B.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分子中有16个电子
D.二氧化碳是混合物
22、下列实验或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烧杯可以直接加热
B.若未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2-3mL
C.用10mL的量筒量取了8.5mL的水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5.38g
23、化学实验是拓展化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图是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极生成的与
的质量比是1:16
B.点燃负极生成的气体,产生黄色火焰
C.该装置中添加的是蒸馏水
D.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4、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不包括a点)段有沉淀生成
D.d点溶液的pH>7
25、如图是电解水的反应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管1和管2中气体的质量比是2:1
B.管1中的气体是氧气
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能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6、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从物质类别上看:图示物质中有 2 种氧化物
B.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为:
27、“宏微结合”——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如图表示氯和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图1中溴原子(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和溴的单质具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宏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组成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构成三种物质的微粒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Ⅲ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甲烷为反应物可实现转化关系的罗马数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大型纪录片《水问》,向人们说明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认识水、了解水、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1)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环是通过其______实现的。
(2)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自来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下同)。
A.杀菌消毒 B.过滤 C.吸附杂质 D.蒸馏
(3)t1℃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下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下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丙所示。
②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液。
②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29、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1)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诗中蕴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2021年春晚舞台特效采用了长沙某公司研发的“电子烟花”,避免了传统烟花燃放时造成的污染。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0、2023年1月4日《江西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办法》出台,规定一至九年级开设《美丽江西》课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天婺源赏油菜:从微观角度分析,在远处就能闻到油菜花的香味的原因是______。
(2)夏天庐山望瀑布:检验瀑布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是______,生活中庐山瀑布水经过______,既可以消毒,又可以将水软化。
(3)秋天赣南品脐橙:检验包装脐橙的塑料袋是否具有热塑性的方法是______。
(4)冬天宜春泡温泉:温泉富含硒,这里的“硒”是指______(选填“元素”、“原子”、“离子”或“分子”)。
3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硫酸除铁锈(Fe2O3)___________。
(2)乙醇(C2H5OH)完全燃烧___________。
3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
33、自行车的主要材料钢铁易生锈,请为图中标示的自行车部件各设计一种不同的、合理的防锈方法.
(1)三角架______;
(2)辐条______;
(3)链条______.
3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15 mL酒精与1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mL,这是因为 __________,该变化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6 g碳在18 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g,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2个氧原子________。
(2)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3)5个氮分子________。
(4)-2价的硫元素_______。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________。
(7)汽水等碳酸饮料常含有的一种酸________(填化学式)。
(8)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160gNH4NO3中氮元素质量______g。
(9)金属镁能够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反应的方程式为__。
(10)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会出现一层白膜,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11)焊接铁轨时常用到铝热反应,利用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一种金属单质,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36、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
(2)干冰__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____;
(4)氖气_______;
(5)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实验:称取5.0g粗盐(只含泥沙)进行提纯,并用提纯后获得的精盐(NaC1)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实验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步骤一中, 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步骤二中, 实验步骤Y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粗盐加水溶解过程中用到了玻璃棒不断搅拌,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时,某同学量取水时仰视47mL刻度处,则他所配制的NaCl溶液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6%.
38、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几次用到了蜡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图B中蜡烛的作用是______。
(3)图C中一段时间后蜡烛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39、核电荷数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
(2)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4)写出含有氮元素的酸、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
物质的类别 | 酸 | 碱 | 盐 |
物质的化学式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40、2003年重庆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喷出的气体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该气体有毒,可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水,若当时及时点燃天然气,处理得当就不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⑴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为___________。
⑶硫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硫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