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
A. 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舞动大地的雄风
B.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舞动大地的雄风 叱咤时代的风云
C.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舞动大地的雄风
D. 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舞动大地的雄风 挣脱千年的羁绊
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选文中加红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4、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C.吴伯箫用《灯笼》传达孩子心性,回忆往昔经历,流淌乡情民俗,引述历史名将,传达自己做 “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跳出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D.《傅雷家书》辑录了杰出的翻译家傅雷与他儿子的往来书信,展现他教育孩子的独特见解: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赶车卖炭,挣扎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卖炭翁难言的艰苦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催人泪下。
C.“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写出了卖炭翁的诸多无奈、悲愤、绝望。
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说明,表现出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
【2】解释加点的词。
(1)卖炭得钱何所营 (2)系向牛头充炭直
【3】赏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作者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做一个“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是:著名钢琴大师____,英语特级教师____。
8、记叙文阅读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①________→我与母亲读“小记”→ ②________ ,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运用叠词,表现晒的书非常多。
B.第②段“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表现了母亲亲因儿子热爱读书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心理。
C.第③段“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表明儿子没有告诉母亲,母亲非常生气。
D.第⑤段“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我发现母亲长出白发时吃惊和担忧的心情。
E.第④段“母亲一直笑个不停”,是因为知道我“窃书”成功,她感到非常满意。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5】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吧?请你仿照示例也写一句,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文
(1)题目:我相信你一定来临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