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是日本所窃取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相关“三国”是
A. 中美苏
B. 美英苏
C. 中美苏
D. 美英日
2、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实行“和亲”政策 C.汉通西域 D.孝文帝改革
3、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借力“一带一路”,加大海外服务,其目前服务的语言版本近20种,业务覆盖亚洲、南美、北美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助阿里巴巴的海外淘、全球购等平台帮助各国中小企业扩大境外市场。它反映了当今世界
A. 区域集团化 B. 政治多极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经济全球化
4、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实施 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
5、西汉末年,我国洛阳有一座著名的白马寺,它属于
A.佛教寺院 B.道教观
C.基督教堂 D.清真教堂
6、根据下图资料卡片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它记录的是
资料卡片 |
信息1:1993年 |
信息2:各成员逐步使用单一货币 |
信息3: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
A. 凡尔赛体系建立
B. 欧洲联盟成立
C.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7、英国殖民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
A.无敌舰队
B.海上马车夫
C.启蒙运动
D.三角贸易
8、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究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可以查阅的文献史料是( )
A.《独立宣言》 B.《慕尼黑阴谋》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9、“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虎!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世界走向战争
C.走向多极格局 D.和平与发展
1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了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建于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11、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总方略是
A.改革开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2、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此禁毒日的确立,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位人物相关?
A.关天培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康有为
14、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应的中国历史是 (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香港回归
15、图中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
A. 时间
B. 性质
C. 内容
D. 影响
16、下图是某个朝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B.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C.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D.强化了皇权
17、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微
D.经济停滞倒退发展
18、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奖励耕织
D. 规定按军功授爵
19、1941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时就正式对日宣战
B. 日本对自身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反省
C.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标志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D.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20、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B.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C.元朝创新行政区划管理 D.清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21、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宣布实施:________
22、英国科学家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和_______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3、领导人物:________。
目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2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代旅游由古代旅行,游历等活动演进发展而来。仔细观看如图并按要求完成填写。
材料一
(1)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以上人物中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5、1921年,列宁实施__________,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33年,美国实施____________,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26、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________委员会,简称“____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________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________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27、从繁荣到危机:危害: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________激增。
28、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29、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______________,政治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
30、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大大如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1995年1月,( )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3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结束,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多极化在加速发展,请说说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32、请写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33、土地改革的完成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4、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层层叠叠发展、变化。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中国所处的地位如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请你任举一例说明。
(4)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