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辈(hánɡ) 眩晕(yūn)连翘(qiào)汗流浃背(jiā)
B.踱步(duó)哄抢(hōng ) 朔方(suò)应运而生(yìnɡ)
C.瞭望(liào)绿林(lù)瓶塞(sāi)戛然而止(ɡā)
D.旋风(xuàn)腈纶(jīnɡ)佃农(diàn)风雪载途(zài)
2、下列古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斥鴳笑之曰:“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B.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司马迁《孔子学琴》)
C.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二八)
D.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尽心》上·二○)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周瑜。
C.《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
D.明代作家蒲松龄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
B. 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
C.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D. 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
5、阅读下面在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6、古诗文默写
(1)关关睢鸠,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饮酒》中描写诗人不受尘俗烦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今天,我们都应有忧患意识,就像孟子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1)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部史书___________。
(2)《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片段一:他永远的心惊胆战并无可笑之处。我们应该可怜他的病态的神经,它们老是使他成为恐怖的玩具;他虽然一直在和恐怖战斗,但他从不能征服它。危险临到时,他的第一个动作是逃避,但经过一番磨难之后,他反而更要强制他的肉体与精神去忍受危险。
片段二:在爱情的荫庇之下,他能在闲暇中梦想而且实现了他的思想的杰作,威临着十九世纪全部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和________________,《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的最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整个世界的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其中跃动。在波涛汹涌的人间,矗立着一颗最崇高的灵魂,宁静地鼓动着并震慑着狂风暴雨。
①片段一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
②片段二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另一部巨著的名字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的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节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⑧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⑨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⑩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1】文章第①段用欢快的儿歌开头,有什么作用?请写出两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3】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作者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是苏东坡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胸有,比喻学于成。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华:丰盈而实美。这句诗高度概括了阅读在丰富一个人内在涵养中的重要作用:①只有饱读诗书,学有所成,②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你对这句诗一定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