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安塞腰鼓》一文的作者刘成章,用酣畅的笔调,描绘出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风情以及人民生命的升华。
C.《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ú 眼眶kuàng 恬静tián 马鸣风啸xiāo
B.龟裂guī 晦暗huì 追朔sù 戛然而止jiá
C.沙砾lì 撺掇cuān 冗杂rǒng 天衣无缝fèng
D.缄默jiān 枯躁zào 怅惘wǎng 人情事故shì
3、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兽脊(jǐ) 羁(jī)绊 蓦(mù)然 消(xiāo)声匿迹
B.两栖(xī) 决(jué)择 狩(shòu)猎 悄(qiǎo)怆幽邃
C.龟(jūn)裂 拙(zhuō)劣 驰骋(chénɡ) 相辅相承(chénɡ)
D.雾霭(ǎi) 寒噤(jìn) 拾(shè)级 历历(lì)在目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畔(pàn) 虔诚(wén) 翌日(shù) 目眩神迷(xuàn)
B.晦暗(huǐ) 斡旋(wò) 农谚(yàn) 接踵而至(zhòng)
C.两栖(qī) 狩猎(shòu) 沙砾(lì) 怒不可遏(è)
D.龟裂(jūn) 寒噤(jìn) 矗立(zhù) 纷至沓来(dá)
5、古诗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恐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B.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这些表现出诗人穷困痛苦的生活状况。
C. 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理解性默写。
(1)在《小石潭记》中,谭中鱼可谓十分可爱,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2)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身处困境也不感到孤独。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这种感情。
(3)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_______,______”愿望得以实现。
(4)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却又无人引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君子好述”,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水击三千里,_____”,庄子奇妙的想象有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7、名著阅读(4)
(1)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 他受________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摇号
孙道荣
①一大早,老黄就起来了,为全家人做早饭。平常,熬一锅稀饭,煎几个鸡蛋,一家人的早饭就对付过去了。今天不行。除了熬一锅稀饭,煮了几个鸡蛋之外,老黄还给每个人摊了块大面饼,两个馒头,外加一根大红薯。
②推开窗户,老黄望着透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的火球似的太阳,对全家说,你们都给我吃饱了,吃撑了,这样,才有力气对付今天的恶战。
③老黄口里的“恶战”,不是和谁打架,而是去排队,摇号。
④说到这摇号,老黄一肚子苦水。
⑤孙子小明快上学了,家门口的小学校,忽然因为生源太多,容不下,开始实行摇号。摇上号的,就近上学,摇不上的,就不得不舍近求远,去几里之外的一个新办小学上学。今天是摇号日,孙子能不能就近上学,在此一摇。老黄一家,能不着急上火吗?
⑥本来是儿子大黄去学校摇号的,但不巧的是,今天也是车牌摇号日。除了孙子小明外,老黄一家四口,都一直在报名参加车牌摇号,大半年下来了,一次也没摇中。据说,这个月市里放的车牌号比往月多,也就是说,中签的几率大增,能不能摇上号,在此一举。老黄家至今还没有一辆车,眼见着孙子就上学了,每天需要接送,如果能就近还好,倘若不幸没摇上号,不得不去几里外的新学校上学,没有汽车,可怎么接送?简直不敢想象。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大黄一直在代表全家参加车牌的摇号,情况已经非常熟悉,他还是继续去参加车牌的摇号媳妇和老太太一起,带着孙子去学校摇号。
⑦老黄也没闲着,他要去参加一个更加重要的摇号——买房摇号。提到房子,那更是老黄心头永远的痛。
⑧早些年,房子便宜,可是,老黄为了培养儿子读书、结婚,差不多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儿子成家后,不得不和他们老两口,挤在一个屋檐下。这几年条件好些了,好不容易攒了些钱正准备给儿子付个首付,买个房子,不料,在房价一再暴涨的同时,房源突然也紧张起来了拿着钱也买不到房了,要摇号。老黄已经起早摸黑,去几个楼盘的售楼处排队,填表,摇号一次未中。今天,又一个楼盘摇号,老黄前几天就去排了队填了表,只等今日公开摇号了,分头去摇号。
⑨老黄最后一个离开家,追上大黄和儿媳他们,又给他们每人塞了两个煮鸡蛋。儿媳不想要,嫌鸡蛋难吃,老黄急了,谁知道要摇到什么时候?到时候,它就好吃了。
⑩出了小区门,大黄向东而去;儿媳和老太太,牵着小孙子,向南而去;老黄自己,则向北而去。这是多么晴朗的一天。六月初的阳光,仿佛就能将树叶的汁烤出来。
⑪傍晚,金色的阳光似是被揉碎了,透过河边的柳树肆意斑驳在大地上,老黄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不用问,从他的脸色就能看出来,又没摇中。儿子的房子,又一次泡汤了。大黄也回来了,他倒是一脸平静,与他每次去摇号回来一样。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自然也没什么失望。至少,脸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喜悦还是有的。儿媳和老太太这组,旗开得胜,成功地为孙子小明摇到了一个学位,也就是说,秋天,小明可以就近上学了。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老黄和大黄没有摇到号的失落,仿佛都一扫而空。
⑫老黄又辛苦地为全家烧好了晩饭。大家都饿坏了,狼吞虎咽,风卷残云。都吃好了,谁来洗碗呢?谁也不想洗,谁都似乎没有了力气。以前,大多是老黄像个老黄牛一样,默默地再把碗洗干净,把厨房收拾整齐。但是,今天,老黄是真的累了。忽然,小明奶声奶气地说,爷爷,那我们摇号吧,谁摇中了,谁洗碗。
⑬老黄噗嗤一声乐了,洗个碗摇什么号?再说,我们拿什么摇?小明说,爸爸今天买了个摇号机。老黄愣愣地看着儿子大黄。大黄讪讪一笑,今天去摇号车牌,还是没摇上。正好,他们有几个旧的摇号机要处理,也不贵,就百把元一台。我就买了一台,寻思着回来琢磨琢磨,说不定能从中找到什么中签的秘诀。
⑭老黄无奈地摇摇头,这小子,久摇不中,怕是有点中邪了。老黄对大黄说,那你就试试这玩意吧,顺便摇一摇,今天谁来把锅碗洗了。
⑮大黄写了4个号码,扔进摇号机里。1号是老黄,2号是老太太,3号是大黄,4号是黄媳妇。孙子小明歪歪扭扭写了个“5”,也扔了进去,说,我是5号。摇号结果是,5。小明激动得又蹦又跳。
⑯老黄叹了口气,你们都歇着吧。说着,走进了厨房。
【1】文章以“摇号”为题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老黄这个人物形象。
【4】文章设置“摇号洗碗”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与你同行: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路人……
要求:①请以“同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②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