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桃花源记》,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B.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C.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做过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
D.“仿佛若有光”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引起诗人强烈的愤恨,所以说群童如“盗贼”一般,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厌恶之情。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C.《登高》首联是诗人首先看到的景象。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D.《登高》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bǎi) 窈窕(tiáo) 怡然自乐(yí) 俶尔远逝(chù)
B.潮汐(xī) 蒹葭(jiā) 白露未晞(xī) 悄怆幽邃(qiǎo)
C.清冽(niè) 遗骸(hái) 豁然开朗(huò) 往来翕忽(xī)
D.俨然(yán) 垂髫(tiáo) 佁然不动(yǐ) 辗转反侧(zǎn)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
B.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许多国家陷入了集体焦虑。
C. 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我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D. 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歌首段是如何描绘秋风的肆虐的?
【2】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诗文名句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是由花果山上的一块奇石孕育而出。
B.猪八戒原是上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逐出上界。
C.白龙马本是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玉帝的琉璃盏,被贬蛇盘山。
D.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针”,能长能短。
(2)他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钟,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文中“他”是______________(人名)。
8、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我国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了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彼此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前嫌。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⑩所以,我们要学会谅解。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回答。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仔细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过程。
【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5】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横线处。
谅解是 ;
谅解是 。
9、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在其回忆录《菊次郎与佐纪》中深情怀念母亲:“我想起一起生活在贫民窟的玩伴,不少人成了黑道混混。他们和我哪里不一样?没有。不,只有母亲不一样。”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过、经历过、感受过许多的“不一样”,请以“只有 不一样”为题,完成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600字以上;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