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保定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______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正义是杀不完的,  ____真理永远存在。

(3)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A.然而  因为  形成 B.然而  因为  铸成

C.从而  因为  铸成 D.从而  但是  形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诬蔑               马前卒             相辅相承          不修边幅

B.彷徨               渡假村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C.狡辩               亲和力             格物致知          自圆其说

D.浮燥               录像机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如果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B.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语言美就是和气、谦虚,不说脏话、粗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礴(páng)        子(mí)             级而上(shí)             怒不可(è)

B.寒(jìn)             默(jiān)          声情并(mào)          息万变(shùn)

C.见(piē)             然(mù)            挑拨离(jiàn)          草长飞(yīng)

D.奋(kàng)        (yán)          而至(zhǒng)       大悟(ch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A.乔斯坦·贾德是_____(国)的作家,他创作了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小说中写道:14岁的女孩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信上只有一句话——“_________?”

B.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C._________(人名)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了橘子花缀满枝头的情景,为什么这样的情景让“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3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偷摘了两个橘子,父亲小题大做了。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放开手,阳光灿烂》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姓名(4)不得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