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脱胎换骨: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像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谜语: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迷。)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巧妙绝伦:指建造者的创新能力很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决择 乌托邦 轻歌曼舞 目眩神迷
B. 追遡 鉴定会 相辅相承 销声匿迹
C. 辐射 茂腾腾 世外桃源 格物致志
D. 震撼 寒武纪 夜深星阑 行将就木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安徒生童话经典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_______在人们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启迪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优雅温润、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___且历久弥新。
A.发现 陶醉 传播
B.呈现 熏陶 传承
C.发现 熏陶 传承
D.呈现 陶醉 传播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牵徙 盘旋 枯燥 再接再厉
B.狩猎 弥漫 稀疏 天衣无缝
C.踪迹 沙砾 帷幕 海枯石滥
D.山麓 龟裂 混浊 草长莺飞
5、(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伐 薪 烧 炭 南 山 中
(2)可 怜 身 上 衣 正 单,心 忧 炭 贱 愿 天 寒
6、诗文默写。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蒹葭》中,用“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4)《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江水轻流,依依不舍,“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万水千山,情深意厚,“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名著阅读。
“砍死这帮畜生!砍死他们!砍死这帮波兰贵族!他们杀死了列图诺夫。”盛怒之下,他扬起马刀,连看也不看,向一个穿绿军服的人劈下去。
全连战士个个怒火中烧,誓为师长复仇,把一个排的波军全砍死了。
他们追击逃敌,到了一片开阔地,这时候波军的大炮向他们开火了。
一团绿火像镁光一样,在保尔眼前闪了一下,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烧红的铁片灼伤了他的头,大地可怕地、不可思议地旋转起来,向一边翻过去。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作品的主要人物保尔,除选文内容外,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情节事件塑造了这一典型形象。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①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时,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②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③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④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⑤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①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⑥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黏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⑦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⑧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⑨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个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⑩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⑪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⑫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⑬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注] ①锔(jū):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
【1】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的哪些事情?
【2】作者写到北京的死胡同时,也写了其他地方的胡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⑨⑩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4】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好在哪里。
【5】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9、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请以《那有温度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担当,词典上解释为“接受并负起责任”。
大至国家、至伟人,小至家庭、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担当。
担当是责任,是一种情怀;担当是义务,是一种态度。
有担当,敢作为,是我们的品格。
……
请以“担当”为话题,自拟题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