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初一上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调羹       憎恶       禾稻       深恶痛决

B.荒僻       钥匙       惶恐       沥尽心血

C.高梁       滞笨       烦躁       鞠躬尽瘁

D.狂澜       愧怍       疙瘩       慷概淋漓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纠正自身缺点时,要分析并查找出造成缺点的原因。

B.通过学校组织的体验活动,使我们扩大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C.鸳鸯峰山高石奇,林幽水秀,是人们夏季出游避暑的好地方。

D.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民歌。

C.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D.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今年雨水严重不足,田野里的那些作物普遍长得参差不齐

B.84岁的钟南山院士神采奕奕上台领取“共和国勋章”。

C.下雪后,地面湿滑,李明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顿时感觉到两腿麻木不仁

D.爸爸妈妈对“应不应该要三胎”的看法大相径庭,讨论陷入了僵局。

5、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ǒng待(nǜe伏(quǎn

B.嘱(dīn)   戒(chéng wǎng怪(chēn

C.xùn) 大相庭(jìng)  匐()   羞qùe

D.蔽(shàn) 收liǎn) 狡xiá)   养(

6、选出词语不完全同类的的一项(  )

A. 掌握 群众 参观   观察   B. 灿烂 碧绿 可爱   贫苦

C. 神色 世界 思想   明天   D. 我们 那边 这些   非常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营造更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B.通过文化建设,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是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我市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的关键。

D.步入信息化时代,伴随而来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信息诈骗手段,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牑,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署也;敞南蔓,虞纳阳日,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碱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①匡庐:即庐山。②脑:窗户。③丰杀:丰,宽大。杀,狭小。④徂署:酷暑。⑤蔓:屋柔。⑥虞:防备。⑦率称是焉:全部一切和草堂的简朴风格相称。

【1】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本文及“资料链接”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字意义

语境义推断法

无丝竹之

与“齐”相对

(1)____________

课内迁移法

以求焉?

陋之有?

(2)____________

查阅字典

郡守优容抚我

①〈动〉认为;②〈介〉用;

③〈介〉凭借;④〈连〉因为

(3)____________

【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通判,居室简陋;乙文作者在江州的任职期满,有归隐愿望。

B.甲文结尾作者借南阳诸葛庐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说明自己很难有像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

C.乙文开头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D.甲乙两文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有相同之处,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韵律感强,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3】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阅读甲乙两文,甲文刘禹锡和乙文白居易一居“陋室”,一居在“草堂”,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志趣?

【5】白居易感叹“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理解知足常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提示默写《木兰诗》中相应的内容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

(3)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战地夜景,同时写出了战地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用互文的手法概括地描写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形、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有删改)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某反欺凌站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有删改)

【材料三】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有删改)

【1】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

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

C.权力的差别、体形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家长和专家看法是各不相同的,但相信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

【2】写出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梢梢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3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成长的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暴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