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 , ,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①③⑤②④ B. ②⑤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⑤②③①④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时代,网购对于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对年轻人却是很熟悉的。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B.前往医院看病的老李刚好路过此处,得知发生火警,立即奋勇冲进火场。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现代的网络舆论场,已成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这里的茶叶,虽然比不上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但自有它独特的色和香。
4、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shěng) 戛然而止(jiá) 思慕 海枯石滥
B.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ăi) 枯燥 人情事故
C. 行辈(xíng) 草长莺飞(zhăng) 乌篷 消声匿迹
D. 冗杂(rǒng) 大彻大悟(chè) 腐蚀 坚定不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中,画线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对“雨脚如麻未断绝”进行简要赏析。
【3】结合整首诗,想一想: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惰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填空:《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两大问题。
【2】简答: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告诉了儿子怎样的生活道理?
【3】对这封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安慰精神消沉的儿子,告诉儿子正确面对失败。
B.告诫儿子遇到挫折时不要消沉,事业成功时也不要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C.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一是保持心理平衡,二是遇事要冷静分析。
D.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
8、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留一口气活下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的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
【3】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
王维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中悟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真谛;___从“___________”的________……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4】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副中国水墨画”还原到第_____段句首。
【5】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填写下列表格。
诗 句 | 诗篇的意境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①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闲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② |
【6】根据你的理解。归纳本文的写作线索,给本文另外命一个题目。
【7】积累链接:除本文文中出现的王维诗歌名句外,你还积累了他的哪些名句?请写出一联。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懂得父母恩重于山,所以才会涌泉相报;因为明白友情的可贵,才更渴望一份纯真的感情;因为经历离别的痛苦,才更珍惜相聚的欢乐;因为懂得时间的宝贵,所以才刻苦努力地学习;也或者,因为感受环境的恶化,才更懂得保护生态的必要;因为知道取合得当,所以才能更从容地把握今天……
请以“因为 ,所以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