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百色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这样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这句话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面对A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一个有担当的人,无不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电子通讯巨头华为老总任正非B白手起家,担负起民族企业新兴重担;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C目空一切,挂帅亲征,担负起亿万人民的生命重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体力行,D因地制宜,担负起全人类远离饥饿的温饱重担……

A.风云变幻 B.白手起家 C.目空一切 D.因地制宜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宁六月的天气周而复始:有时骄阳似火,热浪扑人;有时乌云密布,暴雨浇城。

B.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救人反被讹事件的屡次发生让许多人碰到类似的事选择了袖手旁观,其实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恶被媒体放大了。

D.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珍稀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奋(kāng 莺飞(zhǎng

B.juàn  然( qiáo 俨然 shě

C.然(kēng  惘(chàng  缚(shù   然而止(jiá

D.裂(jūn 默(jiān 草连天(shuāi

4、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褶皱 砂砾 世外桃园

B.辐射 晦暗 弥漫 大彻大悟

C.斡旋 帷幕 迁徒 周而复始

D.耳畔 领域 怅惘 嘎然而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韦偃,唐代画家,善画马。②有所适,要到其他地方去谋生。③骅骝:赤色的好马。④歘见:忽然看见。⑤龁:咬。

【1】结合诗中画线句,简要阐述诗人是如何表现韦偃“画无敌”的。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这一诗句展现的生动画面。

【3】清代学者浦起龙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请结合诗歌末尾两句,说说杜甫的“爱国”本色是如何体现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名句积累。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①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②,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③,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④。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关于保尔经历的一系列人生挑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尔因为救朱赫来被维克多告发入狱,后来因为他打的匪兵并没有死而被释放出狱。

B.冬妮娅是保尔的初恋情人,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C.在筑路现场,保尔等团员克服了天气恶劣、物资缺乏、人手短缺、匪兵袭击等困难取得了筑路的成功。保尔自豪地对阿基姆说:“这里谁也不用鼓动。他们确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保尔参加了“辩证唯物论学习小组”的学习。老师是谢加尔。谢加尔去党中央工作时,把学生保尔交给了丽达。并这样评价保尔:“这个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摆脱自发性。他热情奔放,往往感情用事,冲动起来就会走弯路。”

3保尔进行文学创作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列举两个:A________B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咆哮赶海的黄河

韩小蕙

①风疾浪高,黄涛怒卷。此番到东营市,在黄河入海口东津渡,我看到了咆哮的黄河。

②本来我们正行驶在一条公路上。公路崭新,伸向无垠的天边。车窗外,右手边是低下去丈高的绿野:左手边低下处则是浓密得遮住了阳光的行道树,季节正好,每片叶子都绿得像一幅油画。

③我随口夸了一句“这公路真漂亮啊”,马上即有人纠正说“这不是公路,咱们这是行驶在黄河大提上呢”。愕然,还没回过神来,咆哮的黄河就出现在眼前!

④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像士兵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一边冲锋,一边还在呐喊,奔腾着向前,向前!有时候碰到了什么障碍物,“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

⑤对,完全是野马脱缝,而且是一群、又一群;是前赴后继,就像要战死沙场似的,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此前,我曾在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我以为黄河已是极度衰弱了,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⑥黄河其实是很难接近的。尤其是它把奔进大海怀抱的入口处,隐藏得很深,很深。我们的汽车开了几个小时,眼睛都看累了,还只是大片大片的白碱地,除了芦苇,还是芦苇,满目皆是秋黄色的苍凉。说是这些芦苇也有用处,可以盖房子,编织坐垫靠垫什么的。可我还是愿意想起前年在青岛海水稻研发基地,看到亿万人尊敬的袁隆平老院士,正争分夺秒率领团队研发海水稻,如果最终取得大面积成功,这大片大片的白碱芦苇地,不就都可以变成造福人间的风水宝地了吗——我祈祷

⑦黄河的代名词就是“不屈”,就是“奔腾向前”,就是“百折不挠”。我傍着咆哮的黄河,进入了高台村。顾名思义,可知“高台”之意。桀骜不驯的黄河时不时地就会闹上一顿脾气,1855年的大河决之后,洪水肆虐,一年数决,民不聊生,“九地黄流乱注”也,“人或为鱼鳖”哉!反反复复折腾,直到2013年,暴躁的黄河把高台村(其实叫佟家村)的房屋毁塌了大半。按照利津县委的思路,干脆把堤外的村庄全部搬进堤内吧,一下子彻底解决问题。但故土难离,有不少群众情感上割舍不了。不愿迁走的乡亲们,就把房地基加高、再加高,用石头垒严实、再严实,并在房屋周围留出低矮的泄洪道。于是,村庄里就又呈现出“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祥和景象。

⑧今年台风频仍。第17号台风是一匹叫“利奇”的野马,从遥远的浙江温岭一路北上,铁蹄踏踏,风嘶雷吼,刚刚掠过此地……抬望眼,透过日影斑驳的树前,可隐隐约约看到高高的黄河大堤,像长城一样稳稳地安卧在头顶上,蜿蜒成一条巨龙。侧耳听,隐隐传来黄河的涛声。

⑨2019年金秋,我心心念念来看黄河入海,风高浪快,黄水桀骜,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咆哮赶海的黄河,也算大开了胸襟。

【1】下列诗句中黄河“意象”的特点和文章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B.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C.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D.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公无渡河》)

【2】请从描写手法和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④段是如何描写黄河的。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4】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句和黄河关系不大,建议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理由。

【5】“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全文,谈谈你对“黄河精神”的探究发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校服、手机、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有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感人;(3)不得出现你自己或学校的真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