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初二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演讲的核心是“讲”,是口头表达,要求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吐字清楚。

B.“他从不和别人争吵。”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争吵”。

C.“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树端”。

D.“可得抓紧时间啊!”这是个感叹句。

2、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A. 痛苦和快乐是相生相成的

B.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 在生命中痛苦总是相伴的

D. 在生命中快乐总是相伴的

3、下列新闻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B.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 新闻结构可分为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来到展览大厅,呈现在眼前的雕塑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 人们听了歌曲《时间都到哪儿了》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D. 他办事不与人商量,喜欢自出心裁,不考虑后果,常常妨害大家的利益。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古诗赏析选择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特殊,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惨烈。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列名著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他打算写一部描述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书的创作上面。慢慢地,一行接一行,写成了很多页。他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初次体验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场景那么清晰地重现出来,但是他却无法将它们转化为文字,写出的字句是那样苍白无力、缺乏激情。”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国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______》(小说名),主人公保尔的精神鼓舞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2)结合选段,说说你从保尔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⑮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1根据文章内容和思路,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名落孙山,暴怒无常→________________→(见母)月下劳作,心酸落泪→________

2根据括号内要求,回答问题。

(1)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依然杂草丛生。(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3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荞麦”在文中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一个转身,可以是一个结束;一个转身,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

转身,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你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