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滨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B.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C.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多时可达百余人。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有很多能让人大彻大悟

B. 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

C. 39岁,坐牢30年,这只世界唯一上过大学、通人情世故的猩猩,结局却这般悲惨。

D. 国际马拉松大赛期间,衡水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3、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   堕落   神龛   屏嶂   销声匿迹

B.枷锁   告诫   帷幕   燎原   再接再励

C.酝酿   演译   懈怠   赋予   酣畅淋漓

D.奠基   穹顶   絮叨   撺掇   奔放不羁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juàn)  撺掇cuān duō竹(huáng然而止(jiá

B. qiáo)  猎(shòu褓(qiáng) 销声迹(

C. 望(liào)  劣(zhuó )   角(léng)   暴风雨(zhòu

D. 级(shè默(jiān) 蛮hèng)   气喘吁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本诗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主要是长子______(人名)的家信100多封。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______等。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事例谈谈保尔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错位之思

(凸凹)

⑴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⑵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

⑶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⑷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⑸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⑹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⑺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⑻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

⑼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

⑽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

⑾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

⑿“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

⒀待我把下巴笑酸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⒁“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

⒂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

⒃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

⒄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拥有,譬如官位,譬如文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足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从而师从自然、内敛守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的“错位”生活状态。

2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4“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5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错位之思”为标题的妙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生活中往往会有让我们难以忘却的场面,请同学们调动多种感官或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或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描写一处场景,要能体现景物的特征。1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