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雅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科学领域,因此,他也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纠正  迁徒  赌注  目空一切

B.撤回  瞄准  守猎  一声不响

C.黎明  喧嚷  邀请  偷偷摸摸

D.滑翔  凋零  濒繁  有益无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   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4)   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   可使这种改变化加快。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如果……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4、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wō)旋        (bàn)       (mù)然          (kàng)奋

B.(huì)暗        (méi)子       (cuān)掇       (fú)水

C.潺(chán)       (bì)        (wǔ)          (jiù)树

D.船(jí)          (xǐng)       (suì)          (qiào)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共305篇,它分为赋、比、兴。

B.《蒹葭》全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C.本诗和《关雎》在语言形式都四言为主,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但《关雎》含蓄委婉,场景朦胧,而《蒹葭》则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使诗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

2请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句默写

________,在河之洲。

________,君子好逑。

________,左右流之。

④求之不得,________

________,白露为霜。

________,道阻且长。

________,宛在水中沚。

⑧《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

⑨《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

⑩《蒹葭》中描写露浓霜重的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的艺术家。《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鼓 神

王 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凉,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有改动)

1】【1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2】【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_____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坚韧,指在遇到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杜甫在坚韧中写下一首首爱国的诗篇,袁隆平在坚韧中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无数医护人员在坚韧中不辞辛劳地默默奉献……你也应该的在生活中顿悟到坚韧的力量,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

请以“坚韧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③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