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楚雄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liǎn)  默(jiān)   然贯通(huò)

B. (xuè) 美(pì)   而不舍(qiè)

C. (xuán)  倔(jiàng) 长短叹(xū)

D. 丽(qǐ)   越(zhuó)   心会神(níng)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还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选自《朝花夕拾》。

B.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C.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辛弃疾、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D. 《水浒传》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报道,我才知道今年的电视剧《都挺好》有多火。

B. 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风雅颂”和“赋比兴”是它的“六义”。

B. “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也可以进行说明。比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相当于现在的说明文。

C.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诗歌。诗人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D.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八大散文家。唐朝有“韩愈和柳宗元”,宋朝有六个,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还有一个是和苏东坡同游赤壁的黄庭坚(字鲁直)。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根据《关雎》,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填空。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本诗以①________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②_____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③“_____”、④“_____”,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5)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6)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式微》)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孩子:

接十六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1①中的“孩子”是傅雷对其儿子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心性教育。纵观全书,它就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

2结合《傅雷家书》谈谈傅雷所说的“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入迷”

茅盾

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②吉诃德(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③《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④乡间有伧夫伧(粗人)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⑤堂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就“入迷”而论,堂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⑥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堂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⑦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⑧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

⑨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1文中列举三种“入迷”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2第⑥自然段说“他们白视为绝顶聪明的人”,“他们”指的是哪一类人?“而小说或戏曲也没白糟蹋了他的光阴”,“他”又指的是哪一类人?

3作者最后指出:“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请阐述“入迷”在文中的确切意思。(不超过35个字)

4读完全文,你或许会联想到自己在阅读中入迷的情景,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读书入迷的情景。(不超过80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