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 某些国家借搜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名,行掠夺石油资源之实,真可谓是殚精竭虑。
C.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到了极点。
D.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界是一本大书,旅游是也是一种阅读。__________希腊的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斗技场如今仿佛依然能感受古罗马帝国的雄风,能看到人兽相斗的惨烈场面。__________漫步在西班牙的街头,体会塞万提斯心中的骑士精神;看看安徒生眼中的丹麦,也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动容。__________畅游深海,看到鲸鱼巨大的身躯,王者的风范;仰望蓝天,看到雄鹰翱翔的姿态,凌云的壮志。
①旅游是阅读文化艺术的好机会 ②旅游是阅读自然与生命的好机会 ③旅游是阅读人类历史的好机会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边塞戎备防务。
B.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pì喻,兴是托物起兴。
D.社戏:指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月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明代文学家。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代表作有小小说《草原》、《套中人》、喜剧《樱桃园》等。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茅屋被秋风吹破。歌,古诗的一种体裁。
B.第一节五句,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1)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故外户不闭。
(3)《虽有佳肴》中,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并用《尚书》《兑命》中的“_____________。”加以印证。
(4)离别是古诗中一个深情的话题。李白在《送友人》中用形象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调低沉地表达难舍难分之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积极乐观的精神而貌和豁达胸襟。
7、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完成小题。
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致柯察金于死地。保尔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熬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保尔,拖着棉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róng( )的早春天气了。窗户跟前的樱桃树上,神气活现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雀儿,不时用狡黠黠的小眼睛偷偷地瞧保尔一眼。“怎么,我是和你一起熬过冬天的吗?”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 chà( )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冰雪初róng( ) 搀( )扶 狡黠( ) 惊chà( )
(2)文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应改为“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是保尔的____和_____描写。
(4)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和“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和“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的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而牢固。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头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枝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鹚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全文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文章①~⑤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
【5】文章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人认为最后一点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应该放在第一点.进行重点强调,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