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收敛(liǎn) 缄默(jiān) 豁然贯通(huò)
B. 琐屑(xuè) 媲美(pì) 锲而不舍(qiè)
C. 盘旋(xuán) 倔强(jiàng) 长吁短叹(xū)
D. 绮丽(qǐ) 卓越(zhuó) 心会神凝(níng)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马说》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
C.《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类比;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蒹葭》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有经验的讲话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当时的人、事、景、物、情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讲话妥当、得体,还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贫瘠(jí) 怠慢(dài) 萌发(mén) 熠熠烁烁(yì)
B.物候(hóu) 遗骸(hái) 偏僻(pì) 阴奉阳违(wěi)
C.欺侮(wǔ) 寒噤(jīn) 拙劣(liè) 纷至沓来(tà)
D.挂罥(juàn) 顷刻(qǐng) 撺掇(duō) 辚辚前进(lín)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恐龙无处不在》一文中,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叱”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6、腹有诗书气自华,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的诗句。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7、请根据你的名著积累,完成后面小题
我受到的打击一个接一个。一次打击之后,刚刚站起来,另一个更厉害的打击又落在我头上。最可怕的是我无力反抗,左臂已不听使唤,这本就够沉重的了,可接着我的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本来我就只能勉强在室内走动,現在连下床走到桌子旁边都困难,要知道这大概还不算结束。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1】以上内容选自“我”写给哥哥阿尔青的一封信,出自名著《____》,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
【2】信中说“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请结合名著中“今后”发生的“情况”,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8、阅读散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母 亲 鞋
梁晓娜
①临近母亲节,不知道从哪传出儿女送鞋给母亲,母亲便可平安的说法。聪明的商家自是不肯错过狠狠赚一笔的商机,各种优惠条幅铺天盖地:“母亲节,全场买两双即送一双母亲鞋”“母亲节当天,买母亲鞋五折”“买母亲鞋满88即送康乃馨一支”等等。我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碰到朋友一手拿康乃馨,一手提着新鞋,和母亲有说有笑,朋友一脸灿烂。我真想也能给自己的母亲买一双鞋,可再也没机会了!心里对母亲的愧疚油然而生。
②母亲去世的时候,穿的是那种极其便宜的凉鞋。我们找遍了她的箱箱柜柜,连双像样的皮鞋都没有。我们兄妹四个,虽说不是百万富翁,可家家小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谁家也不缺吃不缺穿,但谁也没有想起为故乡的母亲做些什么,母亲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我们每年为爱人、为孩子、为自己添置着不同款式的皮鞋,唯独忘了母亲。一直到那个暴雨骤起的夏夜,母亲猝不及防地走了。
③母亲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她做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用仅能动的那条腿强撑着下地,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要回家,不愿做开颅手术。也许她在那一刻,想的最多的是,为我们省下那笔高昂的手术费。我和二姐怕她光着的双脚撑在地上,再冻着了,便握着她的光脚往床上挪。可当我触摸到那双痩瘪的光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是那样的冰,是那样的凉。母亲生病住院后,我们为了方便照顾,竟一直让她光着双脚,没为她穿过一双暖和的鞋,全然不知她的冷暖。母亲就这样走了,光着双脚,带着我们不知不顾的寒冷,走了。
④安葬了母亲之后,我们兄妹几个又像多年前一样,在高速路口挥挥手,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奔去。
⑤一年后,我们又从天涯海角飞回故乡为母亲过周年祭日。母亲的坟头已长满了青草,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母亲的坟。打电话给父亲,告诉他我们到了村外。父亲知道我们一定会先去坟地看母亲,就打着雨伞,拿着两双旧胶鞋来了。父亲说:“家里下一星期雨了,快把你们的高跟鞋脱了吧,路太难走!这是你妈的胶鞋,下葬的时候忘了烧。你们凑合着穿一天!”我和二姐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鞋,鞋上布满了补丁,里面仿佛还有母亲的余温。我终于没能忍住,失声痛哭。姐姐说:“除了哭,咱们还能给母亲做什么?”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更加大声地哭泣。
⑥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脸上。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踩碎了母亲多少个斜阳。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母亲一生为我们做过太多的鞋,可是长大后,我们谁也不愿穿母亲做的布鞋,觉得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在楼宇林立的都市里特别寒碜,尽管母亲做鞋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母亲仍不厌其烦地做着我们水远都不会穿的布鞋,一双一双挤满了家里那个蓝色的布包。
⑦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选自《河南能源报》2016年11月03 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商家热闹的促销活动和遇见朋友与母亲有说有笑的情景,有何作用?
【2】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4】下面句子划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1)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
(2)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脸上。
9、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不要只给孩子塑造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给她看星空、海洋、恐龙、神话、文学、圣贤……这样,等她长大的时候,她就有足够的胸怀容忍各种无趣的生活。
请以“致我心中的____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理想、诗、远方、星空、海洋、恐龙……,也可以选择材料之外相关词语。与你心中的“它”展开一场对话,描述你为了“它”而付出的努力,抒发你对“它”的喜爱和追求,表达你对自己未来的设想。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