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榆林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shàn) 炙人口(kuài)  息万变(shǔn) 相形见(chù)

B. 骂(chì)  安然无(yànɡ)  风雨顺(tiáo)然一新(hàn)

C. 口(yì) 稍纵即(shì) 情于中(yù) 呱坠地(guā)

D. 徨(páng) 喋不休(dié)   骇人听闻(hài)   义愤填(yīng)

2、选出下列陈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藏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诗歌,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B.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C. 《回延安》全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诗中还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的使用,还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B. 4月20日台湾花莲县连续发生4次地震,但因居民们对地震早就麻木不仁,所以并未惊慌失措。

C.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D. 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时代,网购对于大部分老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对年轻人却是很熟悉的。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B.“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批人马呼啸席卷而过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

C.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明了词人本次打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射杀猛虎。

D.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弯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阁天宫记”和“五行山下定心猿”,体现出的是人追求自由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的处境。

B.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因唐僧遇难八戒义激。重新保护唐僧踏上了取经的征途。

C.在乌鸡国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变作唐僧,沙僧出主意让真假唐僧念紧箍咒,逼得很快原形毕露。

D.车迟国国王妖道灭佛,国王命唐僧与三大仙赌赛求雨、坐禅等,由于悟空使计,三仙皆输。

2)在《水浒传》、林冲和武松都是著名的英雄人物。请概括两人在发配途中的相似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森林火灾会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使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高强度的大火,会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可能使某些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也可能造成土质松散,为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创造条件。另外,由于林火使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林木猛长,不利于森林的良性更新和发展。

【材料二】

下表是2013至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有关数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森林火灾

次数(次)

3929

3703

2936

2034

3223

2478

2345

受灾森林

面积(公顷)

13724

19110

12940

6224

24502

16309

1350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在大家痛悼救火英雄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海拔4000米的无人区,为什么要冒着危险去救火?”“就是一些树木而已,值得消防员去扑救吗?”

对此,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张副主任表示,在森林火灾中,扑救是世界主流,我国也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为应对森林火灾的指导方针。

“大火带来的不只是生态损失,更会对林区周边城镇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已退休的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老干部龙先生说,我国居民居住区与林区大多犬牙交错,一旦火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等几个特点。

B.森林火灾会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C.林火会使林地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增强,可能导致低洼地变成沼泽。

D.我国应对森林火灾以管控火源并“打早、打小、打了”为指导方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2013至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总体特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概括:森林火灾为何要扑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这就是经典”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

①从书籍的推介、评价、感受等方面组文。内容充实,调理明晰;

②写楷体字,卷面整洁。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