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xíng)辈 登(dēng)时 恬(tián)静 争讼(sòng)
B. 欺侮(wǔ) 脑畔(bàn) 亢(kàng)奋 怅( chàng)惘
C. 怠(dài)慢 油馍(mó) 晦(huì)暗 锵( qiāng)然
D. 凫(fú)水 眼眶( kuàng) 羁(jī)绊 斡(hàn)旋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陶世龙用生动的文笔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B. 古人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指代小孩。
C. 《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D. 《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帷幕 潮汐 雾霭 花香鸟语
B. 悬殊 致密 凋零 偷偷摸摸
C. 萌发 踪迹 追溯 草长莺飞
D. 邀请 希疏 次弟 周而复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化崇尚“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和谐”
②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③“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
④“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⑤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②③①
5、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2】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6、古诗文默写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3)《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心系天下苍生,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唯愿人民安居乐业。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选文出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所著的 _______,文中的“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节选部分表现了他由______到______的心理历程。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很激动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时刻。升旗,这是个精神仪式。升起的既有这个国家的旗帜,还有我们青春的旗帜。与之一道升起的,还有我们的憧憬:对自由、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期许。旗帜上的内容不似教科书里那么简单,它更真实,更辽阔的部分,需要你们去填写、去描画。我们要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提升这个社会,提升这个共同体的气质和品格。换句话说,这面旗帜,它需要和太阳一起不断地诞生,它每天都是新的。
让我们把自己升起来,让我们把这个国家升起来,把未来升起来!我们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面旗帜、这个国家就是什么!这就是升旗的意义。
近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在一个雾霾的时代,让我们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何谓精神明亮的人?我的理解是:精神意义上的“年轻人”。具体地说,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是头脑合格、有公民意识和共同体责任的人,是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培养“年轻人”的地方,是“年轻人”的保护伞,是精神孵化器和价值庇护所!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读书的任务及繁衍这样的生命类型:精神明亮的人。
如果说社会能让一个初出校门的人轻易变质,那说明这种子还不够强壮,不够结实。读书,就是育种。读什么书,就是育什么种。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和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的书,塑造了他一生的性情、格调、品位乃至信仰,决定了他的内心气质、价值走向和审美趣味。
适合少年人的书,我个人体会,他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考核:语言系统、美学系统、价值观选项系统。第一、展示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美,包括创造性使用,以显现汉语的能量、逻辑、技巧和魅力。第二、提供自然美学、情感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人格和精神美学。第三、输送优秀的价值观选项,供孩子们借鉴、比较和录取。
读书的最大利益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人,把人做对、做好、做美。读好书、读对书,就具备了做好人,做对人的可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确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旅行,内心之旅,它穿越的是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一个人即使踏遍了全世界,若回不到自己的内心,那在精神上依然足不出户、孤陋寡闻。今天的孩子读什么书,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子。
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海明威说:“这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记住,奋斗———是个动词。
(节选自王开岭《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材料二)刘雨田15岁那年他做了两个梦:一是破万卷书当作家,二是行万里路当探险家。作家的梦破碎了,刘雨田别无选择,实现第二个梦:探险。42岁时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等等,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各种领域。
刘雨田在《长城万里行》中这样写到:大自然是无情的。两年来,我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高山,涉大河,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材料三)文能上北大,武能打海盗:习总书记点赞的“国系90后”。来自山西的宋玺,2012年进入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习。她是北大才女,入伍前她曾是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领唱,曾多次随团参加世界级与国家级比赛。大三那年,她如愿入伍,成为南海舰队一名海军陆战队侦察队队员。2017年4月8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一艘图瓦卢籍货船遭遇不明数量海盗登船袭击,中国海军的16名特战队员急速出击,经过7小时的惊险营救,成功将19名船员解救,而宋玺则是这批护航编队中唯一的一名女子特战队员。她说:“我最自豪的时刻,就是听到被解救的外国船员们举着中国国旗,竖着大拇指对我说 Thank you China!”
【1】假如你是演讲者,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手势来读?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处加点词语“教科书”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以“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为题目,以你们学校八年级学生为听众,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不少于1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③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奋发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读了以上励志格言,你有什么感悟?请选好角度,确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作。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