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驰骋/聘请 打擂/自吹自擂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B.蛮横/横祸 巷道/街头巷尾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霎时/刹那 模具/装模作样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D.旷野/粗犷 呼吁/气喘吁吁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俗(sú) 苍劲(jìn) 腈纶(qíng) 模棱两可(1èng)
B.行辈(háng) 寒噤(jīn) 城阙(quē) 戛然而止(jiá)
C.聆听(1íng) 肤浅(fū) 龟裂(guī) 含英咀华(jǔ)
D.蠕动(rú) 拙劣(zhuō) 俨然(yǎn) 挑拨离间(jiàn)
3、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使人优秀。通过阅读,我们获取知识,激活理性,头脑变得聪明。通过阅读,我们体验情感,感悟生命,心灵变得丰富。 精神的快乐,满足人的高级属性,享受做人的快乐,是幸福的最主要内涵。阅读使人宁静。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拥有内在的自足和充实,往往淡泊名利,不易受外界的诱惑,因为他拥有好得多的东西。
A. 怎样让阅读获得某些作用呢?
B. 阅读使人幸福。
C. 怎样才能通过阅读获得快乐?
D. 阅读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4、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青年要把 、 、 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①自觉的道德养成 ②积极的道德实践 ③正确的道德认知
A.③①② B.②① 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5、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 微 《诗经·邶风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
(3)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历时三年写成的。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塑造的。
材料二:湖北宜昌市城郊,有这样一位重度肢体残疾的“无腿”老师——向新。小时候的一场医疗事故损伤了他的坐骨神经,让他永远无法站立起来。身体残疾,家境贫寒,但他一直笑对人生。通过自身努力,他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在自家门前开办了“农民工子女补习班”。
(1)请你别写出材料一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
作者: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1985年9月,我在给一些年轻的钢琴家上主修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的话,他会弹得更好些。这种即刻的超常发挥使他自己和全班同学都大为惊奇。由于他的卓越的演奏,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仅仅几句赞扬的话对他产生了奇效。
②这件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得到第一次的表扬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③我当时七岁,爸爸让我在花园帮忙干活,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完活后得到了最好的奖赏:父亲吻了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好。”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
④1953年,我录制了我的第一张管弦乐唱片。当时我弹奏的是李斯特的两支钢琴协奏曲,为我伴奏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柏林交响乐团。第一支协奏曲是我童年时期就非常熟悉的,所以完成得很顺利。但是第二支协奏曲就不那么顺利了。因为我只是在录音前的一小段时间里学习了一下李斯特的《二号钢琴协奏曲》,不是很熟练,当时心里很紧张。于是我们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演奏其中特别难的一节。过了一会儿,乐团的一名乐手起身对我说:“别担心,福尔德斯先生,您的第一支协奏曲演奏得非常出色,您没有必要这么紧张。我敬仰您,支持您。”我微微一笑,又接着练习。终于,在正式录音时我一气呵成,漂亮地完成了演奏。
⑤十六岁时,由于与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备受冷落,陷入了深深的个人信念危机之中。正当我孤立无援时,我遇到了著名钢琴家埃米尔·冯·索尔先生,他是李斯特最后一个在世的学生,他每年都要到布达佩斯来讲学。一个音乐赞助人邀请我去参加茶会并拜见他,得知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要发疯了。
⑥大概冯·索尔先生猜测到我参加茶会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我为他演奏一曲。我在钢琴前坐下来,开始以大调弹奏拜奇的托卡塔。他专注地听着,听完之后要求我再来一曲。我提议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他点头同意了。我便全身心投入地弹奏贝多芬的《悲怆》。当我弹完的时候,他要求我继续。于是我又弹奏了舒曼的《蝴蝶》。
⑦当我结束演奏时,冯·索尔先生站起身走近我,深情地吻了吻我的前额,激动而庄重地说:“我的孩子,当年我成为李斯特门下的学生时也是像你这么大。在我上完第一课之后,李斯特先生吻了我的前额,然后说① 好好记住这个吻,这是贝多芬先生听完我的演奏之后给我的② 为了把这份神圣的遗产传给后人,我已等了许多年,现在我认为你应该得到它。”
⑧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冯·索尔先生对我的赞扬更有意义的事了。他给我的贝多芬之吻,奇迹般的使我从怀疑和困惑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的钢琴演奏家。
⑨不久,轮到我把它传给愿意付出努力的人。
⑩于是就有了1985年9月的那个故事。虽然时间已过了很久,但我仍能感受到那个学生双眼迸发出的那种兴奋的光芒。此后,他迅速超越了自我,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更好,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会有那么好的表现。
⑪的确,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赞扬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它仿佛黑暗中点燃的一截小蜡烛,在我们周围释放出耀眼而温暖的光芒。令人欣慰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这种魔力永远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选自《少年文艺(写作版)》,2009年9月)
【1】最适合用作本文标题的是( )
A.爱的接力棒 B.神圣的遗产 C.贝多芬之吻 D.谈谈赞美
【2】第④段划线句能否改成下句,简述理由。
改句:别担心,我支持您!
理由:________
【3】第⑦段横线上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4】本文讲述了四个感人的小故事,请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9、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注社会,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活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疫情突发,驰援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中,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