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该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艾芙·居里,曾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青年时期出蜀漫游时写下的一首五律。
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D.新闻特写是指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蹒跚(pán) 簌簌(shù) 踌躇(chóu) 潜滋暗长(qiǎn)
B.虬枝(qiú) 秀颀(qí) 婆娑(suō) 恹恹欲睡(yǎn)
C.倔强(jué) 倦怠(dài) 洗涤(dí) 参天耸立(cān)
D.遏制(è) 辟邪(pì) 鲜腴(yú) 重峦叠嶂(luán)
3、学习了消息,你认为下面关于消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B. 导语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C. 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D. 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蓦然(mò) 漩涡(xuàn) 接踵而至 海枯石烂
B.矗立(chù) 枯燥(zào) 目眩神迷 行将就木
C.决择(jué) 枷锁(jiā) 阳奉阴违 不修边幅
D.襁褓(qiáng) 告诫(jiè) 纷至沓来 人情世故
5、古诗词阅读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狭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甲诗中,“______”一词,点明了已到傍晚。
【2】两诗的末尾两句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A.“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B.“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只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人?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
C.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四个月旅行使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的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
【1】A段中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________,发动政变的动机是__________。
【2】你认为红军是人类,是疯人,还是神仙?请结合书中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3】有同学发现,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请你仿照以下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示例: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时,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标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当前,减缓气候变化有两大途径:一是工业和能源领域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减排;二是保护修复森林、草原、湿地等,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即固碳。森林固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色行动。
【材料二】
我国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以及覆盖率最大潜力图
【材料三】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气候处三级调研员张国斌说:“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标,其中,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森林碳汇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就像银行存储现金一样,森林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存储二氧化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介绍,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后,并不能完全存储下来,有一部分会随着植物和土壤的呼吸释放出来;植物死亡以及火灾、病虫害、采伐等,也会导致森林释放一部分碳,剩余存储的二氧化碳就被称为碳汇。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朱建华介绍,森林碳汇利用自然过程,不需要很高成本,同时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学校开展“美丽中国·降碳减排在行动”的项目化学习,要求你组同学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明确减缓气候变化有两大途径:
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任务二: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我国的森林蓄积量情况以及前景。
(3)任务三:给学校广播站写一份稿子,介绍为什么森林碳汇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9、请以《藏在我心中的宝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