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栽 建树 殚精歇虑 藏污纳垢
B.凋谢 狼籍 正襟危坐 坦荡如底
C.桥墩 赋闲 重峦叠嶂 旁逸斜出
D.燥热 尉勉 不折不饶 长途跋涉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会有近1亿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提前实现减贫目标。(语意重复,去掉“近”或“左右”)
B.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这五部分在消息中都必不可少。
C.夸张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很常见,它只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
D.诺内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七个奖项。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C.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闭塞(sāi)劫难(nàn) 硕石(shuò)强词夺理(jiàng)
B.彷徨(páng) 翌日(yù) 沙砾(sā)怒不可遏(è)
C.浮躁(zào)恬静(tián)斡旋(wò)纷至沓来(tà)
D.映照(yàng) 寒噤(jìn)巉峻(chán)教学相长(chǎng)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连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想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安人待客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因 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 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呵护百岁母亲如女儿
冯骥才
①过去,我不曾有母亲活过百岁的奢望。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太美好的想法总是伴随着隐隐的担忧。我和家人们嘴里全不说,却都分外用心照料母亲,心照不宣地为她的百岁目标使劲了。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尽其心,又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孙男娣女也加入进来。特别是母亲患病时,我们必须一起迎接挑战。每逢此时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下一场场“赛事”。母亲历经磨难,父亲离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来,为母亲消解心结已是我们每个人都擅长的事。这些年,为了母亲的快乐与健康,我们手足之间反反复复不知通了多少次电话。
②然而近年来,每当母亲生日我们笑呵呵地聚在一起时,我发现作为子女的我们也都是满头华发。小弟已经七十岁,大姐都八十岁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人只有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多珍贵、多温馨。谁能像我这样,七十五岁了还是儿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气息。
③人生很奇特。当你小的时候,母亲照料你、保护你,每当有外人敲门,母亲便会起身去开门,绝不会叫你去。可是等到你成长起来,母亲老了,再有外人敲门时,去开门的一定是你——该轮到你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现了,我似乎觉得母亲愈来愈像我的女儿,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护她,叫她实现自古以来人间最瑰丽的梦想——长命百岁!
④母亲住在我弟弟家。我每周二、周五下班之后一定要去看她,雷打不动。母亲知道我忙,怕我担心她的身体,这一天她都会提前洗脸擦油,拢好头发,提起精神来给我看。母亲兴趣很多,喜欢我带来天南地北的消息,我笑她“心怀天下”。她还是个微信老手,天天将亲友们发给她的美丽图片和有趣的视频转发给他人。有时我在外地开会,忽然收到她的微信:“儿子,你累吗?”可是,我在与她聊天时,还是要多方“刺探”她身体存在哪些小问题,以便尽快为她消除。就这样,那个浪漫又遥远的百岁目标渐渐进入眼帘了。
⑤然而,就在母亲今年百岁生日前的两个月,突然丹毒袭体,来势极猛,发冷发烧,小腿红肿得发亮。赶紧把她送进医院,打针输液,病情刚刚好转,旋又复发,再次入院,直到生日前三日才出院。虽然病魔被赶走,但是一连五十天输液、吃药,伤了胃口,母亲变得体弱神衰。于是兄弟姐妹商定,百岁这天,大家轮流去向她祝贺生日,说说话,稍坐即离,不让她劳累。午餐时,只由我和爱人、弟弟陪她吃寿面。我们相约依照传统,待到母亲身体康复后一家老小再为她好好补寿。
⑥尽管在这百年难逢的日子里,这样做尴尬又难堪,不能尽大喜之兴,不能让这人间盛事如花般盛开,但是现在,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一百年漫长又崎岖的路依然记载在她生命的行程里。
⑦故而,我们没有华庭盛宴,没有四世同堂,只有一张小桌,摆几个适合母亲口味的家常小菜,一碗用木耳、面筋、鸡蛋和少许嫩肉烧成的拌卤,一点点红酒,无限温馨地为母亲举杯祝贺。母亲那天没有梳妆,不能拍照留念,我只能把眼前如此珍贵的画面记在心里。母亲还是有些虚弱,只吃了七八根面条、一点绿色的菠菜,饮小半口酒,能与母亲长久相伴下去就是儿辈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间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这句话。
⑧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与熟人,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们共享的人间幸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在“我”和家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迎来了母亲的百岁生日。
B.文章使用“倾力倾情”“雷打不动”等词语,写出亲人们对母亲的孝心。
C.全文以“我”和家人悉心照料母亲为行文线索,文路清晰,详略得当。
D.“我”与大家分享呵护母亲的经验,写出不能为百岁母亲庆生的懊恼。
【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但是在母亲过九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萌生出这种浪漫的痴望。
赏析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
(2)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驿站上了。
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4】为实现母亲长命百岁的目标,“我”有哪些倾力倾情的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5】文章以“呵护百岁母亲如女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9、根据要求作文。
打开记忆的门,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都像影片一样闪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当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请以“生活中的美好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