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如:“李杜”即李商隐、杜牧,“韩柳”即韩愈、柳宗元,“苏辛”即苏轼、辛弃疾。
B.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要想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D.“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交卸(xiè) 吆(yāo)喝 蒙昧(mèi) 妙手偶(yǔ)得
B.鲜腴(yú) 车辙(chè) 踌(cóu)躇 摩肩接踵(zhǒng)
C.桅杆(wéi) 畸形(jī) 雕镂(lòu) 深恶(wù)痛疾
D.镌刻(jùn) 鄙视(bǐ) 轩昂(áng) 旁逸(yì)斜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C.在学习上,陆雨萱能够就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案。
D.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很多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倔强(qiáng) 鲜腴(yú) 缅桂花(miǎn) 恹恹欲睡
B. 琐屑(xiè) 绿釉(yòu) 濒临(pín) 无边无垠
C. 参天(cān) 颓唐( tuí ) 篱笆(bā) 坦荡如砥
D. 秀颀(qí) 错综(zōng) 虬枝(zhā) 张目接舌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赏析第一联中“叶未下”“秋欲生”的妙处。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后填写课文原句。
(1)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3)淮南秋雨夜, 。
(4) ,晒翅常疑白雪消。
(5) ,相伴过年华。
(6) ?怅望青田云水遥。
(7)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 。
7、名著阅读。
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著名__________________家。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给妈妈一个机会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我兴奋地同妈妈谈起丝绸之路上偏远的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过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啰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禀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1】在我们悄然长大的过程中,也是和母亲渐行渐远的过程,我们和母亲之间的盲点会越来越多,仔细阅读文章第①—③段,概括这几段讲了一件我和母亲之间的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
【3】我们似乎习惯了母亲的付出,却很少停下脚步慢慢品味,而母亲宁静的眼中清晰的记录着我们成长的点滴,请结合本文所记叙事件,说说题目“给妈妈一个机会”的具体含义。
【4】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幡然醒悟,结合全文,谈谈作者都感悟到了哪些道理?
9、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