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铜川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取道黑首, 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   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 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A.抵达   仰望   环顾 B.抵达   俯瞰   环顾

C.到达   仰望   回顾 D.到达   俯瞰   回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子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B.随着时令性水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会得到改变,水果价格将会回落。

C.近年来, 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⑥⑤①④② D.③①④②⑤⑥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斑斓的美丽。

C.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D.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高潮。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颈联“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有才能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是慧眼识人的人却不多。这正如《马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作答。

(1)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 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 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一事,这也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选自《傅雷家书》)

结合生活经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乡的端午

我喜欢静止于一方的故乡,同时也热爱不断出新出奇的城市。如果要说我的中国梦的实质内容,或许在高档装修的高楼一隅做白领算是吧,青春的旋律在这里奏响,梦想之光照进了现实啦。可是,自从到城里读书,就了业,不曾过一回正经的端午。

在我幽远的记忆里,家乡的端午最像端午。端午这天,多半是有雨的。雨丝将天幕织满,雨珠挂在蓊郁的榕叶上,艾草被装点得水灵灵的。大人们忙着折摘榕艾,在门上插挂。那时,我最期待的是奶奶在厨房煎锡饼。

依稀记得,那一年端午节,吃罢早饭,我便搬来一块矮凳站着灶台边,看着炉膛里的火旺了起来,松针、松枝发出了“嘶嘶”的声响,每一响,都像是在挠我猴急的心。等锅有了一定热度,站在灶前的奶奶便在平锅抹一层薄薄的油,紧接着,快速地舀起一团面糊,打在锅的中间。面糊开始凝结的时候,奶奶便会用勺子迅疾摊开,顺时针地旋转开来,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却是最考验手艺的。这时,嫩白的面糊,中心开始跳起了芭蕾,而四周却像孔雀开屏一般,缓缓地舒展开来,色泽也由浅白饰上了一层淡淡的茉莉黄,显现出锡饼的雏形来。奶奶继续用手将面糊装点得更加平整光滑,一股面香扑鼻而来。我不禁将鼻子吸了又吸。此时厨房的四周,也浮起了一层朦胧的薄雾,雾气黏在奶奶的发梢,和着银白,闪着耀眼的光。

做锡饼是一门技术活,若是太厚,咬起来就生硬;而铺得不均匀,包上食材就会露出馅来,弄得满手是油。母亲学了很久,终究还是做得很不雅观。然而,在奶奶手里,那黏人的面糊温驯得如小猫一般,随意一抹,一张薄如蝉翼的锡饼就出现了。

锡饼一面铺好后,需要翻面了。这个过程很快,似乎都在眨眼之间溜过。奶奶的手轻轻地拨弄一下锅铲,便让一面熟的锡饼在空中翻了一个身,稳妥地落在锅心。这个时候,我总是屏息凝神,看着白的锡饼跳跃在红砖铺砌的灶台上,将老旧的空气都带动得欢快起来。我不敢打扰奶奶,只是静静地盯着她的一招一式,看着锡饼上上翻飞,乳白的烟气轻柔地把我拥在怀里。

午饭时,八仙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农家菜:金黄的鸡蛋、淡紫的洋葱、深红的萝卜丝,以及闪着油光的肉丝,很赏眼,很诱人。我喜欢将它们伴在一起,包在锡饼之中,一口咬下去,每一种味道都在舌尖绽放。里面包含的,就是爱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吧。奶奶慈祥地望着我,不时地帮我拭去嘴角的菜汁。看我吃得满嘴油花,她吃吃的笑了,笑得很开心,这种笑,我至今犹历历在目。

仿佛又是一阵雾,不知不觉间到了现在,如今的端午已没有当初的感觉,锡饼店已经遍地都是,咬着买来的锡饼,是那么的干硬和陌生。故人已逝,再也回不去,逝去的亲情,又哪里是能买得回来的呀!

今年端午,是该回去看看了。有些人,有些事,不去看,就再难看到。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中叙写了端午节看奶奶煎锡饼的情境,有较强的感染力。

B. 从作者的表意看来,他对宁静温馨的家乡满怀深情,而对嘈杂的城市抱有排斥之感。

C. 文章提到母亲学做锡饼,却达不到奶奶的水平,说明这手艺不可以随随便便学到手。

D. 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取材详略得当,先重点写奶奶做锡饼的经过,后略写了吃锡饼。

2文章第二自然段直言“家乡的端午最像端午”,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最像端午”的理由。

3奶奶做的锡饼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形、色、味三方面简析。

4依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列文句。

站在灶前的奶奶便在平锅抹一层薄薄的油,紧接着,快速地舀起一团面糊,打在锅的中间。面糊开始凝结的时候,奶奶便会用勺子迅疾摊开,顺时针地旋转开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5结尾句“今年端午,是该回去看看了。有些人,有些事,不去看,就再难看到”直白平淡,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2、除了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