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二上学期一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听到救护车的警报声后,两条车道上的驾驶员同时将车辆向相反方向斜向避让45度,为后方的救护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人体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B.声波→+听小骨→鼓膜→耳蜗→外耳道→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听小骨→鼓膜→外耳道→听神经→耳蜗→听觉中枢

2、学校食堂提供了一份菜谱:凉拌蕨根粉、紫菜蛋花汤、芹菜炒腊肉。这份菜谱中没有涉及到的植物种类是(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关于以上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啄春泥反映的是鸟类的筑巢行为

B.喂黄嘴反映的是鸟类的育雏行为

C.鸟类都有筑巢行为和育雏行为

D.鸟类的繁殖季节大多是在春天

4、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比赛中,通辽市奈曼旗姑娘陈云霞在亚运会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与队友勇夺金牌。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腿部骨骼肌在结构层次上属于肌肉组织

B.骨骼肌由①肌腹和②肌腱组成

C.划桨动作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

D.③中的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出会造成脱臼

5、下列关于动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动物经驯服后可以为人类服务

B.人类部分衣物的原料来自动物

C.家畜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D.野生动物都是对人类有益的,应予以保护

6、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姿多彩,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从以下动物中识别出真正的鱼,它们是(  )

①娃娃鱼 ②章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海马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7、现存的动物已知有150多万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逐渐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下列动物与其结构的描述(       

A.水螅——有口有肛门

B.河蚌——运动器官是贝壳

C.蚯蚓——用肺呼吸

D.老虎——门齿、犬齿、臼齿

8、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数量的多样性

D.蛋白质的多样性

9、下图所示为细菌的三种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球菌,如空肠弯曲菌

B.形态不同的细菌,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膜

C.细菌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D.细菌都有起保护作用的荚膜这一结构

10、下列关于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

B.有些病毒能够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

C.有些病毒经过人工处理成减毒病毒,可以预防某些疾病

D.所有的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1、两栖动物不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B.皮肤裸露,用气囊辅助呼吸

C.发育过程会出现蜕皮现象

D.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

12、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 

A.黑色母羊必为Aa

B.白色公羊必为Aa

C.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D.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13、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真正的鱼(       

①泥鳅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鳄鱼⑥娃娃鱼⑦鱿鱼⑧带鱼

A.①③⑦

B.②③⑧

C.①③⑧

D.④⑥⑧

14、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途径的是(  )

A.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

B.皮肤排出汗液

C.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15、下列生物分类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界、门、纲、目、科、属、种

B.种、属、科、目、纲、门、界

C.科、种、纲、属、目、门、界

D.种、纲、目、科、门、属、界

16、下图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A.有刺细胞

B.体壁两胚层

C.两侧对称

D.有口无肛门

17、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  )

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B.体内无输导组织

C.不能开花、结果

D.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18、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单方法是观察蚯蚓的(       

A.蠕动方向

B.口的部位

C.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速度

D.环带靠近那端

19、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下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一氧平衡中作用的示意图:

【1】甲、乙分别表示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氧气

B.氧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

D.水;氧气

【2】绿色植物通过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看图回答:

兔子、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C     把它们分解为A   和B  

在光照下,A和B又被植物利用进行    作用制造    被植物利用,进一步又被动物利用。

C在其中的作用是      ,它能够   生活。

 

22、从获得途径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学习行为和____,该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____所决定的。

23、小明同学在教材上找到了我国许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他作了如下的分类,一类是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藏羚羊、褐马鸡、另一类为扬子鳄、大鲵、中华鲟.他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其中白鳍豚生殖和发育的特征是:________

2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__组成,______、沙蚕等。

25、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的生长和繁殖。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______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6、种子植物是植物界_________的类群。

27、____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_____适应环境的能力越_______

28、动物病毒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这些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___的或___的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病毒来达到__________的目的。

 

29、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30、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把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相对应的行为方式连起来。

四、判断题(共1题,共 5分)

32、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____

五、综合题(共2题,共 10分)

33、某校八年一班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细菌、真菌数量”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A.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一个,并在培养皿上标号1。

B.小明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中央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盖。

C.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D.把B中的培养皿放置在28度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排序)。

(2)过程B中将手上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的过程叫做______

(3)从菌落的_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该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并不完整,为了更充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真菌数量”你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5)预测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是______

(6)过探究活动还可以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的条件有______

34、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此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试管内澄清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