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九江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霎时   襁褓   不知所错   销声匿迹

B.趋势   演绎   瞬息万变   纷至踏来

C.羁拌   狩猎   惊心动魄   行将就木

D.狡辩   怅惘   接踵而至   不修边幅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秦汉时期的诗歌305篇, 也称“诗三百”。

B.《社戏》选自《呐喊》,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我”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D.《被压扁的沙子》的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鲁迅——《呐喊》

B.《桃花源记》——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

C.《关雎》——《诗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个别人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总是当仁不让,通常不会受到欢迎。

B.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下半场”“人工智能”“人为主体”等脍炙人口的关键热词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

C.我们既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球视野,不盲目乐观。

D.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诗佛”之称。

B.“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辛苦的劳动者与骄横的统治者形成鲜明对比。

C.“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

D.这首诗以卖炭翁的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深刻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本质。

2请任选角度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②“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③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④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保尔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

⑤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一条道路”是指什么?联系整部名著说说最后保尔取得什么成就?

3请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春意盎然”的理解。

4请结合语段内容,具体分析保尔的形象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曹杰的《相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年夜,阿志收起白大褂,走出中心医院的大门,心里一阵凄凉。

②正要将手机装回兜里时,铃声响了起来,阿志看了一眼,心中一阵激动,接上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妈好一点了吗?今天急诊的人比较多,现在才吃上饭,趁着这个空给你打个电话。”“没事,妈好多了,她说她在电视里看到你了,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但是你的声音她听得出来!她还夸你是最美的逆行者,我们……”没等阿志说完,电话那头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传来,电话挂了。

③阵阵江风吹来,阿志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隐忧。作为一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从妻子那异常沙哑沉重的声音中,他已经感受到了妻子极度的疲惫和虚弱。此刻,他迫切地想和她奋战在一起。

④走着走着,阿志回到了家中,“回来了?橙子给你打电话了吗?她怎么样?”母亲一边包饺子,一边望着略带沮丧的儿子。“刚打了,她还让我代她向您问好,江城任务非常繁重,我感觉她很疲惫。”关于妻子的情况,阿志没敢说得太重。但是他知道,以母亲的敏锐,她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母亲沉吟了一会儿,说:“过年了,下饺子吧,过了年春天就不远了!”

⑤“吃完这顿饭,明早我就去你妹妹家了!你也去江城吧,离橙子也近一些!彼此有个照应。”母亲平静地说道。阿志放下了筷子,说道:“妈,院领导知道你的健康状况,必须要有人陪!再说,我去江城也没法照顾橙子,那边的医疗任务很重。”母亲慈祥地看着阿志,微笑着说:“知子莫若母,你的秉性我最清楚,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阿志没再说些什么。

⑥第二天到医院,院长把阿志叫到办公室,将一张情况说明书递给了他。那方正的文字是母亲的笔迹,说明书里母亲对院方的照顾表示了感谢,同时对自己去女儿家小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表达了希望儿子支援江城抗疫的想法。捧着母亲亲笔写的情况说明书,阿志心中满是感动。他再次递上了准备已久的请战书,按上了红手印。走出院长办公室,阿志如释重负。

⑦他再次拿出手机,给妻子发去了一个短信:“方便时回个电话,有好事相告!”随后他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一边收拾衣服,一边静等着妻子的电话,心中一阵阵激动。

⑧过了很久,他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铃声。他说:“橙子,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是不是院里也批准你来支援江城了?”橙子的回答十分平静。阿志愣了一下,他接着说道:“你只猜对了一半,我不仅去支援江城抗疫,而且我们还分在同一家医院,我们马上又可以并肩战斗了!”电话那头,橙子沉吟了一会儿,声音有些嘶哑地说道:“当初院里不让你来,是因为咱妈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我们家有我在这就可以了,你暂时别过来吧。”“是妈找的院领导递交了情况说明书,她现在在我妹那里住着,放心吧,没事的!”阿志兴奋地说道。橙子似乎并没有那么兴奋,她冷静地说道:“那你还是去别的医院吧,我们在同一家医院不好,会影响工作的!”“你们那所医院最缺医生了,所以我们院才对口去那里的。这个时候怎么能挑肥拣瘦。”阿志略带愠色地说道。事已至此橙子没再说什么,只是嘱咐他多带冬衣,注意保暖。

⑨怀着期待,阿志也成了一名逆行者,和同事们一起来到了江城。这里是他当年求学的地方,黄鹤楼、东湖水、樱花园,都曾留下他和橙子美好的青春记忆。曾经的繁华,如今的清冷,让阿志觉得熟悉陌生

⑩他想单独见一下橙子,但是看着繁忙的医院,最终还是决定算了,反正在工作中一定会遇到的。做好了防护之后,阿志随即投身到了工作之中,在查看确诊病例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阿志不禁心头一冷。他迫不及待到了那间病房,隔着厚厚的玻璃,一位病人做了一个单手比心的动作。刹那间,酸涩的雾气弥漫在阿志的护目镜上。

1根据全文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情节

阿志的心理

与橙子第一次通话后

隐忧、迫切

感动、轻松

与橙子第二次通话

酸楚、悲伤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分析第⑩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迫不及待到了那间病房,隔着厚厚的玻璃,一位病人做了一个单手比心的动作。

(2)第⑧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结合选文,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⑨段的划线句,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链接材料中加点的词和本文第⑨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都看似矛盾,实则另有深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生活百态,青春懵懂.有时,我们“寻他千百度”,却茫然一片;而以后,一个不经意的“回首”,却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不禁感慨:原来……

“原来”,是一种顿悟,是一种发现,是一种成长……

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