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保定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选文中加红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不是读书写作,走到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

②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

③读书,的确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

④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⑤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⑥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就好像来到巍峨的山峰之下,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A.①⑥③⑤②④

B.③①⑥⑤②④

C.①⑥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⑥⑤④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shěng)             (kuàng)             怒不可(è)

B.羁(bàn)                 (lì)                  挑拨离(jiān)

C.两(qī)                  劣(zhuó)               而至(zhǒng)

D.级(shè)                 动(rú)                  词夺理(qiǎng)

4、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法制,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B. 《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吴伯箫,山东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成果丰硕。

C. 美国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 顾拜旦,英国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词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品味词语,赏析颈联中“悦”和“空”字的妙处。

(2)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________。(《回延安》)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4)____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知困,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8)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以博大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五日

你从小家庭生活过得比较好,害你今天不习惯清苦的环境.若是棚户出身或是五六个人挤在一间阁楼上长大的,就不会对你眼前的情形叫苦了.我们决非埋怨你,你也是被过去的环境,教育,生活习惯养娇了的.可是你该知道现代的青年吃不了苦是最大的缺点(除了思想不正确之外),这是一个大关,每个年轻人都要过.闯得过的比闯不过的人多了几分力量,多了一重武装.以我来说,也是犯了太娇的毛病,朋友中如裘伯伯(复生),仑布伯伯都比我能吃苦,在这方面不知比我强多少.如今到了中年以上,身体又不好,谈不到吃苦的锻炼,但若这几年得不到上级照顾,拿不到稿费,没有你哥哥的接济,过去存的稿费用完了,不是也得生活逐渐下降,说不定有朝一日也得住阁楼或亭子间吗?那个时候我难道就不活了吗?我告诉你这些,只是提醒你万一家庭经济有了问题,连我也得过从来未有的艰苦生活,更说不上照顾儿女了。

物质的苦,在知识分子眼中,究竟不比精神的苦那样刻骨铭心.我对此深有体会,不过一向不和你提罢了.总而言之,新中国的青年决不会被物质的困难压倒,决不会因此而丧气.你几年来受的思想教育不谓不深,此刻正应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你也看过不少共产党员艰苦斗争和壮烈牺牲的故事,也可以拿来鼓励自己.要是能熬上两三年,你一定会坚强得多.而我相信你是的确有此勇气的.千万不能认为目前的艰苦是永久的,那不是对前途,对国家,对党失去了信心吗?这便是严重的思想错误,不能不深自警惕!

解决思想固是根本,但也得用实际生活来配合,才能巩固你的思想觉悟,增加你的勇气和信心.目前你先要做好教学工作,勤勤谨谨老老实实.其次是尽量充实学识,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业务,养成一种工作纪律.假如宿舍四周不安静,是否有图书阅览室可利用?还有北京图书馆也离校不远,是否其中的阅览室可以利用?不妨去摸摸情况.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克服自修的困难。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阅读选文1-2段,傅雷告诫傅敏,年轻人在思想上应如何正确对待困难?

2阅读选文第3段,傅雷对傅敏在工作上具体提出了什么要求?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A. 点  磕  夹  飞 B. 点  敲  混  飞

C. 磕  点  混  箭 D. 点  敲  夹  箭

2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戏途中 B. 渔火点点 C. 月夜行船 D. 水乡夜景

3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 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 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4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亲人的陪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有书籍玩具的陪伴……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你的成长有所影响,有所帮助。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2)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5)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